 
译文
自从萧关一带燃起战火烟尘,黄河与湟水流域便被隔断,再也感受不到中原故土的春风。
而今汉家子弟全都学会了胡人的语言,反而登上城头,用胡语责骂着南下的汉人。
注释
河湟(huáng):黄河与湟水,指河西、陇右地区。
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县北。
异乡:此谓异域。
参考资料:完善
安史之乱时,边防空虚,吐蕃乘机于广德元年(763),侵入大震关,兰州、秦州等河西、陇右地区均告失陷。又贞元六年(790),吐蕃陷北庭都护府,安西阻绝。司空图这首《河湟有感》即悲叹河湟因长久失陷,致使汉蕃生聚,民不思归的局面。
参考资料:完善
前两句诗人以精炼的语言交代了吐蕃借唐朝内乱趁机攻占河湟的历史事实。萧关当时是河湟与内地间的重要军事关塞,一旦失守,河湟便与内地隔绝,诗中用 “隔断异乡春” 形象地展现出河湟与内地音讯不通、处于西部分裂态势的状况。这里的 “春”,不仅指季节或气候,更关乎民族习俗与民族情感。郎士元《送李将军赴邓州》中 “春色临关尽,黄云出塞多”,侧重描写边地气候环境的特点;而司空图在 “春” 字前加上 “异乡”,再以 “隔断” 形容,显然不只是说河湟气候与内地不同,更想向读者点明:处于吐蕃统治下的河湟地区,人们已难以沐浴唐朝教化,况且 “蕃音虏曲直难分”,汉人渐渐被蕃化,民族情感也逐渐消散,实在令人痛心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