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渔者

作者: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注释
  1.白头波:江上的白浪。
  2.白头翁:鸟类的一种,文中指白头发的老渔翁。
  3.逐:跟随,随着。
  4.浦:岸边,或为风的“呼呼”声。
  5.荻(dí) :生在水边的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花呈紫色。
 
译文
  江中白浪里有一位白发老渔翁,江岸风声阵阵,老渔翁船行到哪个地方,家就安在哪里。刚才他钓了一条一尺长的鲈鱼,儿孙们就忙着捡柴准备在荻花中生火准备煮鱼吃。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淮河渔民生活的七绝诗歌,短短七言二十八个字便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垂钓风情画。诗句近乎俗语,但情理兼备,意境高雅,读来如饮醇酒,满口生香,使人仿佛正在欣赏一幅自然和谐、闲适安逸的垂钓图。
  诗中虽然没有直接歌咏渔民如何撒网捕鱼,而是以“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为读者描述了老人一家以渔为业、居无定所、风餐露宿的生活境况。显然,随波逐流的漂泊生活是十分艰辛的。然而人穷志不穷,苦中乐无穷,“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诗句又把读者带入了欣喜欢快的垂钓画面,给人一种向往、激动、幸福的感受。老人家刚刚钓获一条尺长的鲈鱼,鱼在滩边草中活蹦乱跳,儿子兴高采烈地连忙摘钩宰鱼,孙子欢蹦乱跳地在芦荻丛中拾来干枯荻柴,只见老人家的儿孙俩用一把带花的荻叶裹起从灶灰中刨出的火炭埋头吹火,烟熏火燎,浑汗直流……
  老人家钓获一条鲈鱼,给一家人带来了欢快的忙碌,也带来了自然和谐生活氛围的幸福感受。
  这首诗言词纯朴自然,毫无修饰雕琢的痕迹,使读者过目难忘,激昂吟诵,沉醉于垂钓的乐趣之中。须要说明的是古时没有打火机甚至火柴,人们生火只能用火镰敲击石英石片获取火种点燃火草后再引燃柴禾,生火程序相当麻烦。因此,人们便用灶灰把未熄灭火炭焐起来保存火种,待再次生火时扒开灶灰拈取火炭裹在易燃柴禾中吹燃就可以生火了。“儿孙吹火荻花中”虽然只描写生火的情景,却包罗了收拾和烹鱼以及张罗饭菜的全过程,无不充满欢乐的气氛。荻是一种类似芦苇的植物,生长在水边,干枯的芦荻叶及花易燃,可当作柴禾。
  我是垂钓爱好者,非常喜爱这首《淮上渔者》诗,每当休闲于烟波岸柳、纵情于野河苇滩、逍遥于操竿垂钓之时,往往默默吟诵这首诗,自我陶醉,享受垂钓的乐趣。
  但愿广大钓鱼爱好者都喜欢《淮上渔者》,让它为咱们休闲垂钓歌咏助兴,开拓境界,使休闲垂钓获得无穷的乐趣。

郑谷

郑谷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322篇诗文 ► 3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陋室铭

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始闻秋风

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明月何皎皎

佚名 佚名〔两汉〕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