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 (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他在位共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13149篇诗文
早年经历
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弘历出生于北京雍亲王府东书院“如意室”,(一说生于承德避暑山庄 ),幼名“元寿”。生母熹妃是雍亲王胤禛的妾室格格。弘历出生时,二兄弘昐两岁时早殇,未曾与序行次;而与序行次的长兄弘晖、三兄弘昀又先后去世,年长于弘历的只有弘时一人,所以弘历是胤禛诸子中的第五子(序齿第四子)、实际上的次子。康熙六十年(1721年),据说康熙帝在雍亲王府第一次见到了孙子弘历,当时弘历十岁,祖父康熙帝见而惊爱,令养育宫中,亲授书课,并随祖父巡幸热河避暑山庄。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去世,胤禛即位。由于当时弘时性情放纵,行事
政治
宽严相济
乾隆帝即位后首先缓和雍正时期造成的政治紧张气氛。乾隆初年,为了缓和紧张的政治气氛,调节矛盾,改善各方面的关系,还对雍正的政策做了较大的改变和调整。
乾隆初年,弘历不讳言自己“赋性宽缓”,但又说不能宽大无边,要济之以严。有时候,他公开说“政尚宽大”,宽比严好。乾隆帝晚年的诗句中也说“政实宜宽弗宜猛”,但在绝大多数场合,总是宽严并提,把两者看做因时而异,相辅相成的,“宽以济猛,严以济宽,政是以和”,这是乾隆认定进行统治的不二法门。
乾隆帝一方面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各种关系,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另一方面又采取步骤纠
诗作
诗歌创作
乾隆帝留存诗作四万三千多首,见其在皇子时期时作的《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一四至卷二二,即位后的《御制诗初集》四十四卷、《御制诗二集》九十卷、《御制诗三集》一百卷、《御制诗四集》一百卷、《御制诗五集》一百卷,退位后的《御制诗余集》十六卷。
一、从诗歌内容上来看,凡“天时农事之宜,莅朝将事之典,以及时巡所至,山川名胜,风土淳漓,莫不形诸咏歌,纪其梗概”。其诗歌内容包罗之广是当时大多文士无法企及的。二、从诗歌的艺术特色上来看,可以概括为“古诗大气”、“律诗工整”、“绝句清灵”。虽然他写诗有很多率性而吟或不饰雕琢之处,但不少诗作
文武双全
弘历语言能力超群,据他七十岁时回顾,除了自己的母语满语以外,自己六岁开始学习汉文;乾隆八年(1743年),开始学习蒙古语;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以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为契机,开始学习维吾尔语;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以平定大小金川为契机,学习嘉绒语;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以六世班禅来朝为契机,学习藏语,因此他自诩“象译由来通六音”,即通晓六种语言。不过他对于嘉绒语和藏语只能做到“解名物、器数”,听说能力并未完全具备。
弘历不仅有文才,还善射。每年夏天弘历接见武官后就在宫门外比试射箭。赛三次,每次射三箭。弘历九箭一般中六七箭。乾隆二
文集
《乐善堂全集》,乾隆帝在藩邸时期诗文作品的集结。
《御制诗》初集、二集、三集、四集、五集、余集,现存乾隆帝诗歌总数为43630首。
《御制文》初集、二集、三集、余集,收录各类文章1041篇。
《乾隆御稿》,约45000页,收录乾隆帝生前手稿。
书画
乾隆皇帝的书法具有一定水平。他学王羲之、赵孟俯、黄庭坚等名家的书法,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自己圆润道丽、温妍儒雅的书法风格。他说他最喜欢黄庭坚的笔意,创作《书法中最喜黄庭坚笔意因而有作》以抒怀对黄庭坚的敬意。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镌刻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