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

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大历十四年(779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3篇诗文

轶事典故

诚感鱼朝恩

  郭子仪抵御吐蕃时,鱼朝恩指使人挖掘其父坟墓,大臣都担心他举兵造反。郭子仪入朝后,代宗将此事告诉他,他流泪道:“我长期带兵,不能禁止士兵损坏百姓的坟墓,别人挖我父亲的坟墓,这是上天惩罚,不是有人和我过不去。”后来,鱼朝恩请郭子仪赴宴,宰相元载派人对他说鱼朝恩将对他不利,部下也要求跟随前往。郭子仪没有同意,只带十几个家僮前去。鱼朝恩问道:“您的随从怎么这么少?”郭子仪把听到的话告诉了他。鱼朝恩感动得哭道:“若非您是长者,能不起疑心吗?”

恳辞尚书令

  唐代宗任命郭子为尚书令,郭子仪恳辞不受。代宗又命五百骑兵持戟护卫,催促他到官

展开阅读全文 ∨

墓葬纪念

郭子仪墓

  郭子仪墓在陕西省礼泉县建陵西南二公里的坡阳村。

汾阳王庙

  786年,邠宁节度使、尚书左仆射韩游瑰为郭子仪建庙于邠州(今陕西彬县),用来纪念郭子仪“圣德遗芳,永留西夏”。这座汾阳王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汾阳王庙,可惜后来被毁,湮没于历史尘烟之中。

  910年,在福建长乐建有一座汾阳王庙,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好、时代最久远的汾阳王庙。

 

展开阅读全文 ∨

生平

早年事迹

  郭子仪早年参加武举,以“异等”的成绩补任左卫长史,累迁至单于都护府副都护、振远军使。749年(天宝八载),郭子仪任横塞军使。天宝十三年(754年),改任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

平定安史

  讨伐叛军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被封为卫尉卿、灵武郡太守、朔方节度使,率部东讨安禄山。不久,郭子仪收复静边军(今山西右玉县),斩杀叛将周万顷,又在河曲击败叛将高秀岩,收复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开通东陉关(在今山西代县东南),因功加封御史大夫。756年(至德元载),叛军攻破常山郡(今河

展开阅读全文 ∨

后世地位

  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太尉中书令尚父汾阳郡王郭子仪”。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郭子仪。

  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郭子仪亦位列其中。

  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就有郭子仪。

  清朝康熙年间,遵循明朝旧例,取古今功臣四十一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有郭子仪。

  清朝光绪年间,长乐县立庙祭祀郭子仪。

展开阅读全文 ∨

家庭成员

父母

  父亲:郭敬之,历任吉州、渭州、绥州、寿州四州刺史,后因郭子仪之故,赠太保,追封祁国公。

  母亲:向氏,怀州河内人,封平原郡君,死后追赠魏国夫人。

兄弟

兄长

  郭子琇

弟弟

  郭子云

  郭子瑛

  郭子珪

  郭幼贤

  郭幼儒

  郭幼明,曾任少府监,死后赠太子太傅。

  郭幼冲

妻妾

  王氏,京兆长安人,封琅琊县君,进封太原郡君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

► 3篇诗文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