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黎庶昌

黎庶昌

黎庶昌(1837—1896),男,字莼斋,自署黔男子,贵州省遵义县东乡禹门人。黎皑第四子。早期从郑珍学习,讲求经世之学。清咸丰十一年(1861),贵州因地方战乱停止乡试,黎庶昌北上赴顺天府乡试。时值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太平天国占据南京,清廷内外交困。是我国晚清时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 2篇诗文

人物生平

  同治元年(1862),慈禧太后下诏求言。黎庶昌以廪贡生上《万言书》,痛陈时弊,尽言改良主张。朝廷降旨以知县补用,交曾国藩的江南大营差遣。入曾国藩幕,深得信任,黎庶昌随营6年,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以文字相交,并称“曾门四弟子”。曾国藩调任,黎庶昌留江苏候补,曾任代理吴江知县、青浦知县、扬州荷花池榷务等职。

  光绪二年(1876)起,中国向各国派遣公使。黎庶昌被荐,先后随郭嵩焘、曾纪泽、陈兰彬等出使欧洲,历任驻英吉利、德意志、法兰西、西班牙使馆参赞。开始其一生的外交活动。

  在欧洲5年,游历了比利时、瑞士、葡萄牙、奥地利等10国,注意考察各国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

教育理念

  黎庶昌除了在散文创作、古籍整理及外交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之外,颇为值得称道的是,他具有与时代同步前进的国际眼光,能够将自己的见闻对照中国封建体制,提出改革中国封建教育的科学建议,并创办“新学”付诸实施,可谓是一位教育改革家。就其在不同时期对待教育的态度而言,大致可分为“尊崇传统教育方式、形成教育改革思想、实践教育改革”三个阶段。

  黎庶昌作为来自边远地区-贵州的一名文人学士,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命运,自然也不可能超脱科举考试的藩篱。因此,他12岁便师从杨开秀(字实田)先生学习传统儒学经典文化和科举应试知识。继杨开秀先生之后,又师从伯父黎询(字雪楼,晚号拙史)

展开阅读全文 ∨

外交理念

  以文化为纽带走出国家

  黎庶昌与他同时代的外交官一样,在时代风云的推动下,不仅走出贵州的崇山峻岭,而且走出国门,迈向世界。成为近代为数不多的睁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行列中的一员。就清代的外交官当中自郭嵩焘以下,出了不少的洋务派和维新派,如曾纪泽、李凤苞、薛福成、黄遵宪等。黎庶昌似乎没有被划归什么派,他的兴趣也确乎不在政治、经济方面。访书、编书、著书、刻书都是文人学者“当行”的事情。正是这不经意的文事,形成了黎庶昌独特外交风格——文化外交。即以文化为纽带,通过深切体察驻在国情况,了解驻在国的文化。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做到彼此认同,再以这种认同感为基础,与驻在国人士建立深厚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轶事典故

  说起黎庶昌,不得不说起“沙滩文化”,说起“沙滩文化”,就要说说沙滩这个地方。

  沙滩位于贵州遵义县新舟镇沙滩村,沙滩的得名,来自于村前那条叫安乐江的河流。安乐江显然不能像大河一样,有一泻千里的气概和大浪淘尽石沙的力量,它只是一条纤秀而碧蓝的小河,悠闲地从村前缓缓淌过,于是淘不尽的沙堆积了起来,天长日久便成了一个四面环水的美丽沙岛。

  在长江上游无数的大支流小支流中,有无数这样美丽的沙滩,静静地睡躺在河流上,或偶有人涉足,感叹一句,或百年千年无人问津,只是渔翁的稍息之所。可是当一个沙滩有了文化内涵,这个沙滩就不仅仅只是躺在一条自然的河流上,它已经屹立

展开阅读全文 ∨
► 2篇诗文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