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出自先秦孟子的《文王之囿》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齐宣王问道:“(我听说)周文王的捕猎场方圆七十里,有这回事吗?”
孟子回答:“在文字记载上有这件事。”
(齐宣王)问:“像这样恐怕太大了吧?”
(孟子)说:“百姓还认为它小了”
(齐宣王)说:“我的捕猎场,方圆四十里,但百姓还觉得大,是为什么?”
(孟子)说:“周文王的捕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砍柴的人可以去那里,捕禽猎兽的人也可以去那里,和人民百姓共同拥有它。百姓认为它小,不也是应该的吗?我刚到达(齐国的)国境时,询问国家的重要的禁令,这样以后才敢入境。我听说在四郊的门
简析
齐宣王询问为何自己的猎场仅四十里却遭民众抱怨大,而文王的七十里猎场却反被民众认为小。
孟子回应,文王猎场虽大,但因开放给百姓采集柴草、狩猎,实现了与民共享,故民众不觉其大;相反,齐宣王猎场虽小,却因严禁百姓进入,甚至有猎杀其中动物如同杀人的重罪,实际上在国中设下了陷阱,因此民众感觉其大。这段对话中,孟子巧妙批评了齐宣王未能实行仁政,忽视民众的基本需求与权利,强调统治者与民众共享资源、施行宽政的重要性,体现出“民贵君轻”的民本、仁政思想。
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19篇诗文 ► 252条名句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