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范成大的《满江红·清江风帆甚快作此与客剧饮歌之》
译文
自古以来江水向东奔流,涛声席卷大地,云涌的浪涛如房屋。江面浩渺无边,十丈高的桅杆,难以承受那被风鼓起的船帆。夜雨涨满春江,船头鼓声急促,风向刚刚稳定。恰似当年我呼唤着大禹、横渡黄河那般,船行快如飞梭。
击楫立誓收复失地,不过空自警醒世俗。别再拍着大腿感叹,(久不征战)大腿都已生出赘肉。任凭酷暑严寒,且举杯共饮。新鲜的荻笋蒌芽端上餐桌,琵琶与箫声能翻奏出新的曲调。笑看人间,哪里有比得上杯前畅饮这般快意?且添上银烛,尽兴开怀。
注释
清江:江西赣江的支流,代指赣江。
帆腹:用苏轼《八月七日入赣过惶恐滩》“长风送客添帆腹”语。船帆因受风
作者于乾道八年(1172)冬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次年春过此并填写了此词。
上片落笔先写清江水流风高浪急,赣江之水,滚滚东流,千古不变,巨大的波涛声如席卷地,翻腾的波浪又如涌起重叠的房屋,江水浩渺,无边无际,十丈高的危樯,也承受不了张开的帆腹。由于夜来春雨,水势增大,水位增高,风向刚定,便命击鼓开船。此时,风急浪高船快如飞,就如当年出使金国追想大禹业绩横渡黄河一样,令人振奋。顺风急驶,作者心情轻快。与客人痛饮船上,填词佐酒,意气洋洋,潇洒风流。但表面上的轻松难以掩饰他心中沉积的愤懑,览物之情带来的开怀,无法替代报国无门,理想破灭的悲愤,作者只有借酒浇愁,以释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