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
出自元代白朴的《寄生草·饮》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醉以后没有妨碍,不醒的时候有什么可以想的呢?用酒糟腌渍了功名二字,用浊酒淹没了千年来的兴亡史事,用酒曲埋掉了万丈凌云壮志。不识时务的人都笑话屈原不应轻生自尽,但知己的人都说陶渊明归隐田园是正确的。
注释
饮:此曲一说系范康(字子安)所作,曲题《酒》。
“长醉后”二句:长期昏醉有什么挂碍,昏睡不醒有什么思虑。化用《楚辞·渔父》中“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语意。方何碍:却有什么妨碍,即无碍。方,却。有甚思:还有什么思念?
“糟腌”三句:言酒把个人的功名,千古的兴亡,无限的壮志都埋葬了。糟腌:用酒糟腌渍。腌,这里有玷污的意
赏析
此词写饮酒,充满醉语。醉语多为醒言,它曲折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正是此首小令的“关窍”所在。
白朴的这首小令表现了不思自思、欲罢不能的那样一种格外强烈的兴亡之慨、感伤意绪。“长醉”、“不醒”两句,表面上好像在说:醉处梦中,无忧无虑,一切都可以弃之脑后,“今觉而昨非,得意而忘言”,似乎作者大彻大悟了。然而,其中更含着作者内心深深的隐痛:醉也好,睡也好,毕竟有时有限,人生毕竟醒时多,醉时少,醉中“无碍”醒时“碍”,梦中“无思”醒来“思”,说是“无碍”,道是“无思”,恰恰说明“心病”正在于此。两句开头语便透露出作者极其矛盾和痛苦的心理状态。
创作背景
白朴此曲见于《尧山堂外纪》卷六八。古来劝饮、纵酒之作可谓汗牛充栋,历代皆有之。白朴之系于文酒,也有着其特殊的底蕴和内涵。白朴的“劝饮”,正是充满着家国之痛,兴亡之感,似乎只有酒,才能排遣他心中的凄凉和愁闷,这正是白朴创作此词的契机。《北宫词纪外集》卷六说系范康所作,曲题为“酒”,为组曲《酒色财气》中的首篇。
参考资料:完善
1、
李修生·元曲大辞典(修订版)[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3
2、
陈鹏 闫丽红·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M]·武汉:崇文书局,2020
3、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63-164
简析
此曲以“饮”为题,而在多方歌颂酒乡的背后实寓藏对现实的全面否定,它句句不离饮酒,其实“意不在酒”,而是借题发挥以抒写其身世之恨、家国之痛,以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极端不满。全曲表现形式浅显达观、构思巧妙,而思想深刻、情感哀痛、用心良苦,在绮丽婉约之外又别开生面,堪称
白朴曲中珍品。
白朴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159篇诗文 ► 72条名句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