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出自清代项鸿祚的《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一脆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心绪纷乱又惆怅,醉后靠着绿绮琴,唯有它相伴身旁。一夜都被新愁缠绕,夜将尽时,花香弥漫,月光洒满整座小楼。
繁密的笙声、清脆的笛声从邻处传来,把我这锦屏美梦吹得远远的。只有院中的垂杨,偏偏不肯让秋千的影子,越过墙头。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韵互换。
歌吹:歌唱和吹奏。词中偏指吹奏。
阑珊:纷乱的样子。此处形容人物情绪。
绿琴:绿绮琴,传说司马相如作《玉如意赋》,梁王悦之,赐以绿绮琴。后即用以指琴。
残夜:夜将尽。
繁笙(shēng)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不详。这首词收于《忆云词》甲稿,是项鸿祚二十五岁前所写,为夜闻隔墙歌吹声有感而作之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郑春山.千古绝唱 中国古典文学赏析 卷六:中国言实出版社,1999:第4973页

赏析

  上片,作者由阑珊春意切入,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春夜愁思图景。开篇两句展现作者对春意阑珊的感知,以及内心的惆怅之情。醉酒后随意倚着绿琴,周遭一片寂静,唯有绿琴与自己相伴。作者先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此时已至春末夏初,春花渐次凋零,面对这般阑珊春意,作者心中不由得涌起万般惆怅。

  项鸿祚本就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言 “生幼有愁癣”,故而其作品 “情艳而苦,感于物郁而深”。因此在这样一个寂静的春夜,作者满心愁绪无处排解,只能借酒浇愁。可醉酒后的心境愈发寂寥,便只能以琴为伴,暂且借琴声慰藉孤寂的心灵。此处的 “相伴住”,生动刻画了作者想借琴排遣忧愁,却又心神不宁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词的上片写词人日夜与琴相伴,愁绪满怀;下片以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只有笙管声悠悠传来,衬托他的处境幽独。这首词在技巧上,以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来反衬歌吹声之过培;又以隔院繁笙脆管的热闹欢乐,来反衬春夜幽独的意绪。这首词体制短小却韵趣多姿,构思尤为精巧,以曲致的笔触描画了词人单恋之苦。
项鸿祚

项鸿祚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221篇诗文 ► 18条名句

猜您喜欢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