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紫禁烟花,相逢恨不知音早。
出自元代王恽的《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译文当年你我共赏皇宫中美丽的春景,恨不能与你早日相逢成为知己。
注释紫禁:宫禁,皇帝的居宫。烟花:指春天美丽的景象。
赏析此句追忆了昔日与好友共赏美景的经历,表达了知己之间相逢恨晚的情感。
原文
王恽《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当年紫禁烟花,相逢恨不知音早。秋风倦客,一杯情话,为君倾倒。回首燕山,月明庭树,两枝乌绕。正情驰魏阙,空书怪事,心胆堕,伤殷浩。
祸福无端倚伏,问古今、几人明了。沧浪渔父,归来惊笑,灵均枯槁。邂逅淇南,岁寒独在,故人襟抱。恨黄尘障尺,西山远目,送斜阳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年在皇宫的繁华景象中相遇,只恨没能早些成为知音。秋风里,我这漂泊疲惫的旅人,伴着一杯酒说尽知心话,被你深深折服。回头望燕山一带,月光洒满庭院的树木,枝头间有乌鸦盘旋。那时我正心系朝廷,却只能白白写下些荒诞怪事,内心惶恐沮丧,像殷浩那样失意伤感。
祸福本就相互依存,没有定数,问古往今来,有几人能真正看透。像沧浪渔父那样归隐的人,归来后或许会惊讶哂笑,而我却如屈原般坚守理想,形容憔悴。在淇水南岸偶然相逢,你在艰难时世里依然坚守本心,这正是老朋友的胸怀啊。可恨黄尘遮蔽视线,远望西山,只能目送夕阳下的飞鸟离去。
注释
西夏:朝代名。1038年,党
简析
词的上片以紫禁城的烟花起兴,追忆往昔相遇却恨未能及早成为知音的遗憾。回首燕山明月下的庭院,乌鸦绕树,造出一种孤寂与离别的氛围,想到殷浩的悲剧,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伤;下片探讨祸福相依的哲理,指出古今少有人能真正明了,最后回到写景上,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远离、理想受阻的无奈与遗憾。全词情感深沉,既有身世之慨,也有哲理性的思考,伤情无限。
王恽
王恽(yùn)(1227—1304年7月23日),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元裕宗真金和元成宗皇帝铁穆耳三代著名谏臣。其书法遒婉,与东鲁王博文、渤海王旭齐名。著有《秋涧先生全集》。散曲创作,今存小令41首。大德八年六月二十日,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512篇诗文 ► 68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