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代项鸿祚的《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译文满枕新愁无处倾诉,长夜将尽花香袭人月光照遍小楼。
注释残夜:夜将尽。
赏析此句描摹了词人睁眼不寐沉思忧郁的情状,以残夜、花香、明月渲染出凄清的氛围,暗示出词人的愁绪绵绵。
译文
心绪纷乱又惆怅,醉后靠着绿绮琴,唯有它相伴身旁。一夜都被新愁缠绕,夜将尽时,花香弥漫,月光洒满整座小楼。
繁密的笙声、清脆的笛声从邻处传来,把我这锦屏美梦吹得远远的。只有院中的垂杨,偏偏不肯让秋千的影子,越过墙头。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韵互换。
歌吹:歌唱和吹奏。词中偏指吹奏。
阑珊:纷乱的样子。此处形容人物情绪。
绿琴:绿绮琴,传说司马相如作《玉如意赋》,梁王悦之,赐以绿绮琴。后即用以指琴。
残夜:夜将尽。
繁笙(shēng)
参考资料:完善
上片,作者由阑珊春意切入,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春夜愁思图景。开篇两句展现作者对春意阑珊的感知,以及内心的惆怅之情。醉酒后随意倚着绿琴,周遭一片寂静,唯有绿琴与自己相伴。作者先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此时已至春末夏初,春花渐次凋零,面对这般阑珊春意,作者心中不由得涌起万般惆怅。
项鸿祚本就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言 “生幼有愁癣”,故而其作品 “情艳而苦,感于物郁而深”。因此在这样一个寂静的春夜,作者满心愁绪无处排解,只能借酒浇愁。可醉酒后的心境愈发寂寥,便只能以琴为伴,暂且借琴声慰藉孤寂的心灵。此处的 “相伴住”,生动刻画了作者想借琴排遣忧愁,却又心神不宁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