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蔡松年的《念奴娇·还都后诸公见追和赤壁词用韵者凡六人亦复重赋》
还都后,诸公见追和赤壁词,用韵者凡六人,亦复重赋。
离骚痛饮,笑人生佳处,能消何物。夷甫当年成底事,空想岩岩玉壁。五亩苍烟,一丘寒玉,岁晚忧风雪。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
我梦卜筑萧闲,觉来岩桂,十里幽香发。块垒胸中冰与炭,一酌春风都灭。胜日神交,悠然得意,遗恨无毫发。古今同致,永和徒记年月。
译文
回到都城后,诸位友人见我追和苏轼的赤壁词,用原韵唱和的共有六人,我也再次重写这首词。
痛饮美酒、细读《离骚》,可笑人生最美的滋味,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得意呢?当年王夷甫空谈玄虚,做成了什么事?不过是徒然空想他那如玉石般清峻峙立的虚名罢了。我向往那五亩田园笼罩着苍烟,一丘翠竹如寒玉般挺拔,只怕晚年还要担忧风霜。当年谢安扶病返回西州的往事,至今想起仍为这位前贤的壮志未酬而悲叹。
我在梦中于萧闲堂择地筑屋隐居,醒来时岩桂盛开,十里内都飘荡着清幽的香气。胸中的不平之气如冰与炭般交织,一杯美酒下肚,所有烦忧都消散无踪。在美好的日子里与古今贤人神交,悠然自得,没
这首词的上片,间接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官场的厌倦,为下片抒发隐居避世的生活志趣作铺垫。开头三句,说人生最得意事,无如饮酒读《离骚》。“痛”字,“笑”字,相排而出,奠定了激越旷放的基本情调。“夷甫当年成底事,空想岩岩玉壁”与“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词人引用王衍与谢安两个历史人物,表现了矛盾的心理情绪。他对王衍的回避现实祖尚浮虚有所不满,对谢安的赍志以殁深表同情和怨愤。但是谢安所以不能施展才识,乃时势所限,朝廷中的倾轧排挤,使他不得不激流勇退。词人徘徊在出世与人世、积极与消极的边缘,他选择的正是他所不满的人生道路。饮酒读《离骚》,是消化内心块垒的手段,而隐居避世,则是词人引领以
参考资料: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