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
出自五代李煜的《长相思·云一緺》
译文独自站在窗边,风声和雨声交杂在一起,窗外的芭蕉也是三三两两的。
注释相:指雨声和风声,相互应和,交织一起。
赏析此句描写了秋夜风雨交加的景况,增添了秋夜愁思的凄苦,风催残叶、雨打芭蕉,更映衬出女主人公的孤零寂寞。
原文
李煜《长相思·云一緺》
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束盘起的发髻,一根玉簪插在其上,清淡颜色的上衣配上轻盈的罗裙,不知为何轻轻皱起眉头。
独自站在窗边,风声和雨声交杂在一起,窗外的芭蕉也是三三两两的,这漫漫的寂寥长夜叫人怎么办才好。
注释
长相思:此词调名在曾慥《乐府雅词》中作《长相思令》。
云:指妇女蓬卷如云的头发。
一緺(wō):即一束。一说緺,读为guā,意为青紫色的绶带(丝带)。这里指饰发用的紫青色丝带。元薛惠英《苏台竹枝词》中有句:“一凤髻绿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银。”
玉:这里指插在女子头上的玉簪。梭:萧本二主词中误作“梳”。梭,原是织布用的梭子,
赏析
这首词是描写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闺怨词。
“云一緺,玉一梭”两句,分写女子发式、头饰之美,用语清新而形象。
“淡淡衫儿薄薄罗”,续写女子淡雅衣着,虽未明写容颜,但这种比喻和衬托却从侧面写出女子的容貌艳丽和气质高雅。虽只写衫裙,而通体所呈现的一种绰约风神自可想见。尤其是“淡淡”和“薄薄”两个叠词的使用,别具一格,于浅白中见新意,于细微处见匠心。
“轻颦双黛螺”,写到这位淡妆女子的表情。轻皱双眉,似乎蕴含着幽怨。相思怀人之意,于此隐隐传出,并由此引出下片。这一句突兀其来,直扣人心,不仅突出了女子愁思不解的容态,而且加强和丰富了这种
创作背景
这首词应是
李煜前期的作品,当时“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他,作为南唐后主,生活在奢华的宫廷之中,并没有过多的忧心事。他经常去关注宫廷之中男女之间的情感,因此词中多反映了帝王生活中宫廷歌舞宴乐的盛况和男女情爱。
参考资料:完善
1、
詹幼馨 .南唐二主词研究:武汉出版社,1992
2、
詹安泰.离骚笺疏李璟李煜词校注花外集笺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简析
《长相思·云一涡》是描写一位女子秋雨长夜中相思情意的闺怨词。此词上片刻画女子的形貌情态,点出其容貌艳丽、气质高雅,而又蕴含着幽怨心事;下片续写秋夜的环境和女子的心情,她不仅生理上不堪这秋风秋雨的侵袭,在心理上更难以禁受这凄冷气氛的包围。全词言词浅近,笔调自然,修饰不多但却清新俊逸,明白直叙但却含蓄蕴藉。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71篇诗文 ► 261条名句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古文岛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