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烽火连三月。
出自宋代李弥逊的《菩萨蛮·江城烽火连三月》
江城烽火连三月。不堪对酒长亭别。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
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
赏析
词的起句即交代了送别时的背景和地点,后续的叙述做了铺垫。“烽火连三月”,战火绵延不绝已三月有余,民众流离失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主人公才不得不在江城与妻子依依惜别。这次的离别,并非寻常的宦游分别,而是妻子为了避难而踏上旅途,因此心情格外沉重。在长亭之上,尽管设宴饯行,却“不堪对酒”,这里的“不堪”蕴含了无尽的哀愁,既有妻离子散的凄苦,也有国破家亡的深痛。由于难以承受这份苦楚,妻子的泪水如泉涌般倾泻,悲泣之声回荡在江面之上,而词人却反过来劝她“休作断肠声”,自己则已“老来无泪倾”。自己泪泉已涸,并非不动情,而是老泪已尽,这正是极度悲愤的表现。词人这时的心情惨痛至极,强敌当前,内奸弄权
创作背景
李弥逊为南宋初年颇有民族气节的官吏。曾任校书郎、起居郎、户部侍郎等职,并担任过庐山知县、冀州知州等地方官。他主张抗金,反对与金议和,为秦桧所排斥,晚年归隐连江西山。这首《菩萨蛮》当作于南宋初金兵大举南下时。当时金兵逼近长江,情势危急,为避兵灾,词人送别妻子去南方,词就是写了这送别时的一幕。
简析
《菩萨蛮·江城烽火连三月》,作者南宋
李弥逊,起句交代送别时的背景和地点,为下文张本;下片紧承上片,写目送帆影远去的情景。妻子此去,归期难定,讯息难盼,生死未卜,词人内心的痛苦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想而知。词由实写到虚,由近写到远,由己写到人,从别前写到别时、别后,层层渲染,步步深透,写情臻于极致。尤其“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以超常思维写感情状态,出乎常情,又入乎寰中,更使词产生了惊魂震魄的力量。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924篇诗文 ► 20条名句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