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光明媚,轻烟淡薄和气暖,望花村。
出自宋代柳永的《引驾行·红尘紫陌》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断魂处,迢迢匹马西征。新晴。韶光明媚,轻烟淡薄和气暖,望花村。路隐映,摇鞭时过长亭。愁生。伤凤城仙子,别来千里重行行。又记得、临歧泪眼,湿莲脸盈盈。
消凝。花朝月夕,最苦冷落银屏。想媚容、耿耿无眠,屈指已算回程。相萦。空万般思忆,争如归去睹倾城。向绣帏、深处并枕,说如此牵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安古道上红尘漫卷,落日余晖洒在萋萋芳草间,往来游子络绎不绝。这片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正是我这位游宦之人万里西征的起点。天刚放晴,风和日暖,阳光明媚得格外暖心,抬眼望去,沿途乡村景致如画。道路被花草树木层层掩映,挥起马鞭赶路时,不知不觉已驶过了送别用的长亭。心头忽然涌上愁绪,深深思念着远在京城的恋人,如今我们已相隔千里之遥。还记得临别那一幕,我们紧紧执手对视,她那莲花般娇艳的脸庞,沾满了盈盈泪光,那画面刻骨铭心,至今难以忘怀。
转念一想,自分离之后,每逢良辰美景,她必定过得凄清孤苦,夜里辗转难眠,或许早已在心中一遍遍屈指计算我的归期。这份情意绵长无尽,可再多的思
创作背景
这首《引驾行》写的是
柳永自己对远别情人的思念之苦。
参考资料:完善
1、
顾之京,姚守梅,耿小博 .柳永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5-1-1:421-425
赏析
柳永的《引驾行》作为其革新长调慢词的经典范例,以一百二十五字的篇幅,将羁旅相思之情写得层次丰沛、意蕴绵长。全词以平叙为基,融铺叙、抒情、想象于一体,视角转换灵动,情感表达饱满,不仅彰显了柳永对慢词创作的娴熟驾驭,更为后世长调言情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全词以“相思”为核心,通过实景与虚景的交织铺展,让情感表达更显立体深切。开篇先以独特句式勾勒旅途景致,以三字句引领两个四字对句,“红尘紫陌,斜阳暮草”点明长安古道的送别场所,“韶光明媚,轻烟淡薄”渲染晴和却清冷的氛围,景语中暗藏离绪。随后人物登场,“迢迢匹马西征”“摇鞭时过长亭”,“匹马”“迢迢”等字眼自带孤凄感,与眼
简析
这首词的上片极尽铺叙之能事,写词人在旅途中忆起凤城仙子,实景实情实写,将旅途中的愁思表现得淋漓尽致;下片描写对方的相思,虚者实写。上下片合起来,说的就是相思二字。全词铺叙、言情,有时间的推移,也有场景的变换,所抒之情饱满生动,痴心程度可见一斑。
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236篇诗文 ► 1561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