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译文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好像是停止了流泪,从头检点回忆,释放自己的情怀。

注释翻:同“反”。

赏析此句情景交织,渲染出秋日萧瑟凄凉的氛围,“泪乍收”已是伤情毕现,又接之以“遣怀”二句,点明伤感之由。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摘花销恨旧风流。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两眉何处月如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 ,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重新反复回忆,释放自己的情怀。想当初曾与思念之人有过美好的风流往事。(回忆)那美丽的身影、如桃花般的面容,但人已离去(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只空空留下那娇小的鞋痕在长满苍藓的小径上。思恋之人在何处,只有孤单的如钩明月。

注释
雨歇句:此言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
翻:同“反”。
摘花句:意思是当初曾与她有过美好的风流的往事。杜甫《佳人》:“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屧(xie}痕句:此言长满苍藓的小径上,她那娇小的鞋痕犹在,可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此词上片景起,情景交织,“泪乍收”已是伤情毕现,又接之以“遣怀”二句,点明伤感之由。“摘花销恨”中有人有己,低回惆怅。下片写眼前空寂之景。前二句以“帘影碧桃”、“屧痕苍藓”表现人去楼空的寂寞,结句又以遥遥生问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为思念旧日情人而作。首句“雨歇梧桐”与“泪乍收”是什么关系呢?是表示雨和泪在同一时间停止,还是以雨停比喻泪止?不能说死。作者只是把二者并列提出,以不解解之,反而能增加一种朦胧的意境。反正“梧桐雨”和“流泪”都与离情有关。如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元杂剧中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都能引起读者的联想。“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康熙年间。从这首词全篇内容来看,大概是纳兰为其早年曾爱恋过的一位女子所写,至于词中女子是他青梅竹马的表妹、患难与共的妻子卢氏,或者是之前哪位惊鸿照影的美人,史籍已无从可考。

参考资料:完善

1、 聂小晴·纳兰词全编笺注典评: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
2、 赵明华著·纳兰词典评: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

简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回忆美好,透出词人不少感慨;下片由回忆回到现实,描写现状,一种刻骨相思之情跃然纸上,情深意苦。全词融情于景,表达了词人的怀人之心、相思之意,流露出好景不长的感慨和无限怅惘的情怀,缠绵凄婉,令人不忍卒读。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56篇诗文 ► 1283条名句

猜您喜欢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