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出自宋代姜夔的《惜红衣·簟枕邀凉》
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盛丽。陈简斋云:“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亦可见矣。丁未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
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吴兴号称水晶宫,荷花非常美丽。陈简斋说:“今年用什么来报答君王的恩泽呢?一路上荷花一直把我们送到青墩。”由此可见。丁未年夏天,我游览千岩,多次往来于荷花中,自己谱写了这首曲子,用无射宫调来歌唱它。
我每日在竹枕席上乘凉,抚琴读书打发时光,即使睡醒了也觉疲惫无力量。用泉水细细地清洗,用利刀将鲜甜的瓜果切劈。我每天精心地安排着自己的生活,可我比杜甫寂寞,不能隔着墙头把酒索,又有谁会来问候我,我不是那城南诗客。家中孤寂冷落,西风微寒,落叶的柳树,哀鸣的老蝉,都在告诉我已经到了秋天。
眼前拱桥如月,湖堤漫长,鱼儿随波嬉游,湖面飘着清香,荷花却已半数凋零枯黄。
鉴赏
姜白石词素以深至之情为体,以清劲之笔为用。这首《惜红衣》词,颇能见其特色。
白石词多有序居首,此词亦然。小序述作词的起源。公元1187年(淳熙十四年丁未),白石依萧德藻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吴兴水乡,北临太湖,境内有苕、霅二溪,溪水清澈可鉴,屋宇的影子照入湖中,好像水中宫殿,故称为水晶宫。但言上白石感触最深的,还是吴兴荷花茂盛清丽。故在序中强调引用陈与义居吴兴青墩镇时写的《虞美人》词句,对荷花加以赞美。
接着,记述丁未夏天,白石自己游吴兴之弁山千岩。“数往来红香中”一语,正印证着陈词“一路荷花相送”之句,文情隽美。荷花给予白石之感触极深,白石
创作背景
姜夔词多有序居首,此词亦然。小序述作词的起源。淳熙十四年丁未(公元1187年),白石依萧德藻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吴兴水乡,北临太湖,境内有苕、霅二溪,溪水清澈可鉴,屋宇的影子照入湖中,好像水中宫殿,故称为水晶宫。但言上白石感触最深的,还是吴兴荷花茂盛清丽。荷花对姜夔影响深,故姜夔作此词。调名《惜红衣》,借取惜荷花凋零之意。
参考资料:完善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758-1760页
简析
《惜红衣·簟枕邀凉》是一首咏物词,为词人的自度曲,此词并不纯然咏物,而是借咏荷花抒发词人客居他乡孤苦寂寞、思念故乡和亲人故旧的情绪。通篇言情多于写景,只在“红衣半狼藉”一句点破词牌“惜红衣”之意,其余大部分篇幅则用来描画一幅夏末江南水乡消暑图,在这幅图画中寄寓词人的望远怀人之思和寂寞无聊之情。这首词以深至之情为体,以清劲之笔为用,颇能体现
姜夔词的一贯特色。
姜夔
姜夔(kuí,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一说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另一说江西德兴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339篇诗文 ► 549条名句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