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

张养浩 张养浩〔元代〕

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欢喜的无是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间万物仿佛都濒临干枯,一场大雨却足以将万物滋润。霎时间,天地间便充满了生机,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共同织就一幅美丽图卷。农夫欢喜得手舞足蹈,哪怕将身上的蓑衣舞破也毫不在意;我心中也满是欢喜。

注释
得胜令:曲牌名,这个曲调和“雁儿落”相似所以南北合套中【雁儿落】必带【得胜令】,成了定格。
沾(zhān)濡(rú):浸湿、滋润。
蓑(suō)衣绿:用绿草编成的雨衣。
和:跟随别人唱。
余:我。

参考资料:完善

1、 段颖龙主编. 元曲三百首 新编[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 ,184.
2、 本社编、萧善因选注. 词曲荟萃 元散曲一百首[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45.

赏析

  这首曲的前四句,聚焦久旱逢雨的场景:连年大旱让遍野草木濒临枯萎,恰逢大雨降临,万物得以滋润。这雨恰似上天护佑生灵的馈赠,让濒死的庄稼重焕生机、茁壮生长。其中“欲”“足”二字用得极妙:“欲”字勾勒出草木“将枯未枯”的状态——并非已然枯焦,而是濒死边缘,正因如此,雨后万物才能迅速复苏;“足”字则尽显雨势充沛,不仅彻底解除旱情,更让庄稼如憋足气力般蓬勃生长,字里行间藏着作者难掩的喜悦。

  后四句转而描绘与民同乐的画面:雨还未停,农夫便披起蓑衣高歌狂舞,即便蓑衣扯破也全然不顾,只顾在雨中尽兴狂欢。“破”字看似平淡,细品却极具张力——关中连年大旱曾致“杀子养母”“饥民相食”的惨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此曲描写久旱雨后,天地间充满生机,农民和作者自己都极为喜悦的心情,反映出作者对农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曲中前四句概述久旱遇雨的情形;后四句,写作者与民同乐。全曲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紧紧围绕着“喜雨”二字,充分表现了作者的忧民爱民之心、与民同乐之情。

创作背景

  天历二年(1329),元朝出现了全国性的大旱灾,关中地区尤甚。张养浩临危受命,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后来因日夜操劳,终于累死于任上。据《元史·张养浩传》所载,张养浩“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于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张养浩也和广大群众一样欢欣异常,先后写下了小令《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和散套《南吕·一枝花》。

参考资料:完善

1、 郑红峰编. 唐诗 宋词 元曲 第4卷[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 ,1015.
张养浩

张养浩

张养浩(1269年-1329年,一说1270年),字希孟,号齐东野人,别号顺庵,晚号云庄老人。济南人。中国元代文学家、诗人、曲家、政治家。张养浩始终廉洁奉公、为民谏言,并形成了一系列为政观点。主要著述有《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合称《三事忠告》)三部政论集,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政德观。散曲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150篇诗文 ► 9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

宋方壶 宋方壶〔元代〕

一天蟾影映婆娑,万古谁将此镜磨?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广寒宫好快活,碧天遥难问姮娥。我独对清光坐,闲将白雪歌,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红锦袍·那老子觑功名如梦蝶

徐再思 徐再思〔元代〕

那老子觑功名如梦蝶。五斗米腰懒折,百里侯心便舍。十年事可嗟,九日酒须赊。种著三径黄花,载著五株杨柳,望东篱归去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寿阳曲·渔村夕照

马致远 马致远〔元代〕

鸣榔罢,闪暮光。绿杨堤数声渔唱。挂柴门几家闲晒网,都撮在捕鱼图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