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世间万物仿佛都濒临干枯,一场大雨却足以将万物滋润。霎时间,天地间便充满了生机,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共同织就一幅美丽图卷。农夫欢喜得手舞足蹈,哪怕将身上的蓑衣舞破也毫不在意;我心中也满是欢喜。
注释
得胜令:曲牌名,这个曲调和“雁儿落”相似所以南北合套中【雁儿落】必带【得胜令】,成了定格。
沾(zhān)濡(rú):浸湿、滋润。
蓑(suō)衣绿:用绿草编成的雨衣。
和:跟随别人唱。
余:我。
参考资料:完善
这首曲的前四句,聚焦久旱逢雨的场景:连年大旱让遍野草木濒临枯萎,恰逢大雨降临,万物得以滋润。这雨恰似上天护佑生灵的馈赠,让濒死的庄稼重焕生机、茁壮生长。其中“欲”“足”二字用得极妙:“欲”字勾勒出草木“将枯未枯”的状态——并非已然枯焦,而是濒死边缘,正因如此,雨后万物才能迅速复苏;“足”字则尽显雨势充沛,不仅彻底解除旱情,更让庄稼如憋足气力般蓬勃生长,字里行间藏着作者难掩的喜悦。
后四句转而描绘与民同乐的画面:雨还未停,农夫便披起蓑衣高歌狂舞,即便蓑衣扯破也全然不顾,只顾在雨中尽兴狂欢。“破”字看似平淡,细品却极具张力——关中连年大旱曾致“杀子养母”“饥民相食”的惨状
天历二年(1329),元朝出现了全国性的大旱灾,关中地区尤甚。张养浩临危受命,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后来因日夜操劳,终于累死于任上。据《元史·张养浩传》所载,张养浩“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于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张养浩也和广大群众一样欢欣异常,先后写下了小令《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和散套《南吕·一枝花》。
参考资料: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