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杜牧 杜牧〔唐代〕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中 一作:衷)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多少感慨从内心涌上不能自已,忽然角声孤单单地在夕阳下的楼上响起。
分别后对着碧山整日思念无尽,看着这些夹道的芳草,离恨又哪一年能停止住呢?
睫毛就在眼前却总是看不见,有道有才华在身,又何必向别处追求呢?
有谁能够比得上你张公子,以上千首诗篇蔑视那万户侯。

注释
九峰楼:在今安徽贵池东南的九华门上。一作“九华楼”。
百感:指内心种种复杂的情感。中:一作“衷”,指内心。
芳草:象征贤者。即:一作“始”。
长:一作“犹”。
得似:能像,能比得上。张公子:指张祜。
轻:作动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此诗为友人张祜鸣不平,表达了作者对张祜怀才不遇的同情以及对白居易的不满,抒发了诗人对世风日下的伤感之情。全诗格调苍凉,感情沉痛,语言凝练,富有哲理,兴寄深远,情韵悠长,堪为抒情名篇。

  这首诗纯乎写情,旁及景物,也无非为了映托感情。第一句用逆挽之笔,倾泄了满腔感喟。众多的感慨一齐涌上心头,已经难于控制了。“角声”句势遒而意奇,为勾起偌多感叹的“诱因”。这一联以先果后因的倒装句式,造成突兀、警耸的艺术效果。

  “孤起”二字,警醒俊拔,高出时流甚远。一样的斜阳画角,用它一点染,气格便觉异样,似有一种旷漠、凄咽的情绪汩汩从行间流出。角声本无所谓孤独,是岑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844年(唐武宗会昌四年)至公元846年(六年)杜牧池州刺史任上。长庆(唐穆宗年号,821─824)年间,白居易为杭州刺史,张祜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长剑倚天外赋》、《余霞散成绮诗》,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杜牧事后得知,也很愤慨。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秋天,张祜从丹阳寓地来到池州看望出任池州刺史的杜牧。两人遍游境内名胜,以文会友,交谊甚洽。此诗即作于此次别后。

参考资料:完善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75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74-1076

简析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为友人张祜鸣不平,表达了诗人对张祜怀才不遇的同情以及对白居易的不满,抒发了他对世风日下的伤感之情。全诗格调苍凉,感情沉痛;语言凝练,富有哲理;既有纷挐的枨触、绵渺的情思,也有气类的感愤、理趣的阐发以及名士所特具的洒脱与豪纵,堪为抒情名篇。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28篇诗文 ► 44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别严士元

刘长卿 刘长卿〔唐代〕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北固山下

王湾 王湾〔唐代〕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柳宗元〔唐代〕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