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佳山水所在有之,自有天地以迄于今,地不改作也,或久晦而始彰,其有数乎?抑亦系于人也?故兰亭显于晋,盘谷显于唐,乃与右军之记、昌黎之序相为不朽。物之遇也,果有待于人哉!
会稽山阴之柯桥,即古之柯亭也。有寺曰灵秘,有上人曰守基,爱其山水之佳,无让于人所称者,而惜其不能与东山云门并扬于时也。乃相其南偏,作楼焉出群室之上,凭之而觌山之峙者苍然,俯之而瞩水之流者渊然,或挺而隆,或靡而驰,如龙如虎,如蛟如蛇,如烟如云,如蓝如苔,如带如屏,远近高低,萦纡蔽亏,举不逃于一览。于是其地遂为甲观,恨未有高世之人为发之也。
至正甲午,用章师自浙西来,过而奇之,以其兼山水之美也,山与水皆以碧为色,故命其名曰横碧,而俾予为之记。师,今世之高人也,予于是乎喜登楼之遇自此始也。予又闻柯亭有美竹可为笛,风清月明,登楼一吹,可以来凤凰,惊蛰龙,真奇事也,上人能之乎?吾将往观焉。
译文
天下好的山水处处存在。从开天辟地到今,大地从未改变,但有的长久隐没而后才显扬,这是有定数吗?还是与人为因素有关呢?所以兰亭在晋代显扬,盘谷在唐代显扬,正是凭借王羲之的记文、韩愈的序文得以永恒不朽。事物的际遇啊,果然要依赖人啊!
会稽山阴的柯桥,就是古代的柯亭。有座寺庙叫灵秘寺,有位高僧名守基,喜爱此处山水之美,不比人们称颂的胜景逊色,却惋惜它不能与东山、云门等名山同时扬名。于是察看寺院南侧,建造高楼于此,高出其他房屋,登楼望见群山苍翠耸立,俯视流水深邃流淌,有的陡峭高耸,有的绵延伸展,似龙似虎,若蛟若蛇,像烟像云,如蓝如苔,若带若屏,远近高低,蜿蜒遮蔽
《横碧楼记》是明代文学家刘基创作的散文。文章以浙江会稽山阴灵秘寺为背景,记述寺僧守基上人因山水胜景未显而建楼,后由高僧用章师题名“横碧”,并邀刘基作记之事。全文以登楼所见山水共碧之景为核心,借“如龙如虎”“如烟如云”等喻体勾勒自然形态,阐释“横碧”得名由来。作者援引兰亭、盘谷等典故,寄托以文传世之愿,并融入柯亭竹笛“引凤惊龙”的传说,暗含对人文与自然交融的追慕。文章通过写景、叙事与抒怀相结合的手法,展现明代游记散文托物言志的典型风格。
太湖,东南巨浸也,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而重涯别坞,幽谷曲隈,无非仙灵之所栖息。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或束隘迫狭,不足以尽山之奇;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孑卑稚,不足以极水之趣。太湖漭淼澒洞,沉浸诸山,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贮之。意惟海外绝岛胜是,中州无有也。故凡奔涌屏列于湖之滨者,皆挟湖以为胜。
自锡山过五里湖,得宝界山,在洞庭之北,夫椒、湫山之间,仲山王先生居之。先生蚤岁弃官,而其子鉴始登第,亦告归,家庭间日以诗画自娱。因长洲陆君,来请予为山居之记。
余未至宝界也,尝读书万峰山,尽得湖滨诸山之景。虽面势不同,无不挟湖以为胜,而马迹长兴,往往在残霞落照之间,则所谓宝界者,庶几望见之。昔王右丞辋川别墅,其诗画之妙,至今可以想见其处。仲山之居,岂减华子冈、欹湖诸奇胜?而千里湖山,岂蓝田之所有哉?摩诘清思逸韵,出尘壒之外。而天宝之末,顾不能自引决,以濡羯胡之腥膻。以此知士大夫出处有道,一失足遂不可浣,如摩诘,令人千载有遗恨也。今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何可及哉!何可及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