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楼
范成大〔宋代〕
在秦楼之北,楼上下皆饮酒者。
连衽成帷迓汉官,翠楼沽酒满城欢。
白头翁媪相扶拜,垂老从今几度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翠楼在秦楼的北面,楼上楼下都是饮酒的人。
人们成群结队只为迎接故国使臣,大家翠楼买酒举杯同庆。
白发老人相互搀扶着来拜见,他们此生没有几次机会再见汉官了。
注释
翠楼:为相州(今河南安阳)的旗亭,是来往旅客住宿吃喝的地方。
秦楼:在相州寺(寺,也作市)中,是宋代相州城内最繁华的地方,建筑精美壮观,被誉为相州第一楼,三层高,建筑雕梁画栋。
衽(rèn):衣襟、衣袖。连衽成帷:极言人多。
迓(yà):迎接。
汉官:指南宋使者。
沽(gū)酒:买酒。
媪(ǎo):老太婆。
创作背景
本首诗是作者使金途中经过相州时所作。公元1170年(宋孝宗乾道六年),范成大被派出使金国,他自渡淮至燕山,行经北宋故土,赋七绝七十二首和一卷日记《揽辔录》,以记沿途闻见,这首诗是其中第三十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霍松林著,《宋诗举要》,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6,第310-311页
2、
刘乃昌选注,《宋诗三百首评注》,齐鲁书社,2004年01月第1版,第227页
赏析
该诗前两句泛叙相州百姓迎接“汉官”的场面,后两句专叙“白头翁媪”拜见使者的情景。这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心中的亡国之痛,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感情。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通过描写迎接汉官的场景,表现了金国统治下宋室遗民浓烈的故国之思。
“连衽成帷迓汉官,翠楼沽酒满城欢”,是广泛地叙写相州百姓自发地在翠楼附近成群结队欢迎“汉官”的感人场面。人们争相迎接故国使臣,衣衫相连宛若一道帷幕。他们把南宋使臣当做故国的象征,满城争看跪拜,沽酒欢庆。满城上下但见群情欢腾。然而,从一片欢腾的气氛中,又让人感受到了相州汉族百姓心中的那一份哀怨悲痛之情。
“
简析
《翠楼》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泛叙相州百姓迎接“汉官”的场面;后两句专叙“白头翁媪”拜见使者的情景。这首诗采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心中的亡国之痛,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感情,流露出在金国统治下宋室遗民浓烈的故国之思,感人至深。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2267篇诗文 ► 412条名句
玉女摇仙佩·佳人
柳永〔宋代〕
飞琼伴侣,偶别珠宫,未返神仙行缀。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姝丽。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细思算、奇葩艳卉,惟是深红浅白而已。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
须信画堂绣阁,皓月清风,忍把光阴轻弃。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且恁相偎倚。未消得、怜我多才多艺。愿妳妳、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心意。为盟誓。今生断不孤鸳被。(双美 一作:双关;妳妳 一作:奶奶)
小池
杨万里〔宋代〕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阴 一作:荫)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屈原塔
苏轼〔宋代〕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