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看破空花尘世
陆游〔宋代〕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看穿虚幻的花花世界,把昨日的梦境看轻,不计浮名。穿着蜡封的木屐去登山痛快畅饮,手拄竹杖穿行在树林中,自在逍遥。身体清闲,内心平静。
雨后初晴,带着几分寒意,细雨后的清凉,让人神清气爽。在溪边的苔石上闲闲地题诗,伴着烟雨,一遍遍吟唱菱歌,与你一同醉酒,忘却尘世的纷扰。
注释
蜡屐登山:屐 ,木鞋;蜡屐 ,往木屐上涂蜡以防潮湿。南朝诗人谢灵运喜爱登山观赏风景,他穿的木屐有特别的讲究,《南史》本传记载:“登蹑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此处暗用这个典故。
真率饮:宋人作《侍讲杂记》载:“温公(司马光)居洛, 与楚正叔通议、
创作背景
陆游年轻时候有收复失地、杀敌报国的决心和行动,可惜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他只能“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诉衷情》)。忙于公务的闲暇,他也会吟风咏月,退隐之后,更是创作出大量抒发闲情逸致的诗词,这首词就是这其退隐之后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完善
1、
李阳,杨迪,韩旭主编. 唐诗宋词鉴赏[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5.12:248-249.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乡居生活的词,而“身闲心太平”乃是全词核心,围绕以登山、散步、饮酒、题诗、听歌等生活细节。正因为有这样的核心,使得全词透露出平和淡雅的情调,细致生动而又轻松自在。但是,对于“心闲",陆游在开头即指出“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如果进一步去思考,这“尘世"对于陆游来说更多的是指南宋江山、政治局势和民生疾苦,这“浮名”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讲也包含他建功立业,恢复江山的宏图壮志。陆游并非只单纯地追求功名利禄,或甘于闲适无为的人,如果有请缨上阵的机会,他宁愿“匹马戍戎州”,而非“与君同醉醒”,只是因为朝廷不给他施展抱负的机会,他才不得不去“看破”、不得不去“放轻”。如果理解到追求与现实
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10236篇诗文 ► 1147条名句
蝶恋花·离别
苏轼〔宋代〕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卖油翁
欧阳修〔宋代〕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善射 一作:尧咨善射)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部分教材无此句)
孙权劝学
司马光〔宋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即更 一作: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