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黄河南岸屹立着巍巍青山,就像是展开了如画的卧屏,来自并州的孤独客子,凄惶地倚在怀州的高城。
住了十年之久的隐居旧地,如今被抛弃在什么地方,此刻愁苦的心境,便是那丹青高手也难以描画。
山谷口暮云渐生,像是懂缠绵情意,恳切殷勤,而挂在林梢的夕阳余晖,也格外地明亮澄澈。
如今的洛阳城里,听说战乱仍未平息,半夜里听到悲壮的歌声,终究是心潮难平。
注释
怀州:在今河南沁阳,北倚太行,南临黄河,是洛阳北面的军事重镇。
子城:附属于大城的小城,就是内城。
少室山:嵩山的东峰,在河南登封北。
河外:黄河南岸
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三月,金国的中京洛阳(今河南洛阳)被蒙古军攻破,留守撒合辇兵败自杀。蒙古军退后,中京人推举强伸领兵二千五百拒守,击退了蒙古军以后的多次进攻,守住了中京。该诗大约就作于这个时候。
参考资料:完善
这首诗通过对战后景物的描写和对山河失守、战乱难平的严峻形势的说明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极度伤感的心情。全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一二句写景 ,少室山横卧在黄河之南,与怀州隔河相望。如同一扇巨大的屏风。挡住了诗人的视线,望不见故乡的青山。孤独的诗人徘徊在高城之上,倚着颓败的城墙,极目眺望,却无心欣赏眼前开阔辽远的景色。
三四句抒情。在漫长的岁月中,诗人经历着战争和流亡的痛苦。物是人非,多少年的伤心往事难再提起,壅塞在诗人心头的巨大的隐痛无法形容。诗人用词高妙,极富表现力,“抛何处”“画不成”,语意看似朦胧,却并非“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反而更加准确地表现诗
昔拟栩仙人王云鹤赠予诗云:“寄与闲闲傲浪仙,枉随诗酒堕凡缘。黄尘遮断来时路,不到蓬山五百年。”其后玉龟山人云:“子前身赤城子也。”予因以诗寄之云:“玉龟山下古仙真,许我天台一化身。拟折玉莲闻白鹤,他年沧海看扬尘。”吾友赵礼部庭玉说,丹阳子谓予再世苏子美也。赤城子则吾岂敢,若子美则庶几焉。尚愧辞翰微不及耳。因作此以寄意焉。
四明有狂客,呼我谪仙人。俗缘千劫不尽,回首落红尘。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时真。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
倚长松,聊拂石,坐看云。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寄语沧浪流水,曾识闲闲居士,好为濯冠巾。却返天台去,华发散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