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王维〔唐代〕
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
回环雨徒侣,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
望雨南山阳,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路崎岖险峻,弯道无数,走了几里路就休息了三次。
我四下寻找同行的旅伴,他们隐隐地显现在林丘中。
风一吹,松上的水珠飒飒地作响,石间的流水潺潺地流淌,宛如细语低吟。
在深僻的溪水边沉静地思考,在高高的山头上放声长啸。
远远望见终南山上的太阳,山中萦绕的白色雾气缥缈无定。
青翠的山野明丽清净,绿树郁郁葱葱,好像要飘到天上去了。
曾经的我对茂密的树林心生厌倦,然而眼前这旷达的山景却使我的忧虑烟消云散。
注释
大散:古关名,又称散关,故址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为川陕间交通要道。
瞪
创作背景
毕宝魁《人间最美是清秋·王维传》认为王维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西行入蜀游览,一路写诗作画。此诗即作于王维入蜀途中。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晨·王维诗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
2、
毕宝魁·人间最美是清秋·王维传·北京:现代出版社,2017
赏析
这首五言诗语词清丽,在风格、语词上借鉴了两晋六朝的五言诗。“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两句借鉴了陆机《猛虎行》“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其中一些在今天的读者读来颜有生新之感的语词是六朝诗文的常用词。如“青皋”一词,曾出现在南朝齐王融《拜秘书丞谢表》中:“所以钦至道而出青皋,捨布衣而望朱阙。”也曾出现在南朝齐谢朓《和王长史卧病》中:“青皋向还色,春润视生波。”还曾出现在南朝梁江淹的《萧太傅东耕祝文》中:“命彼信人,税于青泉。”再如“蒙密”一词,曾出现在南朝宋范晔《乐游应诏诗》中:“遵渚攀蒙密,随山上岖钱。”也曾出现在北周庾信《小园赋》中:“拨蒙密兮见窗,行蔽斜兮得路。”唐代的诗人学习、借鉴六
简析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是一首五言古诗,写诗人入蜀途中的所见所感,在自然美景的熏陶下,诗人所有的忧愁都烟消云散,内心变得豁然开朗,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全诗语言清丽,在风格、语词上借鉴了两晋六朝的五言诗,如同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画卷。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414篇诗文 ► 879条名句
送人赴安西
岑参〔唐代〕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捕蛇者说
柳宗元〔唐代〕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饥渴而顿踣 一作:饿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