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黄鸥啄食柴色桑椹,五月鸣于桑树枝。
行途已忘时日,错认仍是阳春。
桑蚕已老游子未归,白田今始缫丝。
驱马复前行,抚胸长叹空自悲。
注释
白田:地名,今江苏宝应县有白田渡,当是此处。
黄鹂:鸟名,即黄莺。
椹:桑树的果实。生时为青色,成熟时为紫色。
蚕(cán)老:相传蚕足于桑叶,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老。
缫(sāo)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扪心:手抚胸口,有反省思味之意。
参考资料:完善
这首诗以初夏景致为笔底风光,文字浅白通俗,构思却独具巧思,在平实中藏着细腻的情感脉络。
诗人择取黄莺、桑树、蚕这三个日常可见的意象,将它们巧妙勾连、前后呼应,上承下启间构成一个严谨有序的艺术整体。一幅浅显生动的乡土风情画就此铺开,而画中却暗蕴诗人浪迹江湖、一事无成的怅惘——“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写自己漫游中竟忘了时日,错把初夏当作阳春;“蚕老客未归”更道尽核心慨叹:阳春已过、初夏来临,桑蚕都已成熟,自己却仍未归乡,大业无成,只能空掷光阴、虚耗岁月。
正是桑林间黄莺的啼鸣,猛然惊醒了沉浸在漫游中的诗人:时节已至收获之际,理应珍惜年华,不该再漫无目的
李白是一个具有远大政治理想的诗人,他青年时代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意在仕途上有所发展和成就。但是,尽管他足迹几及半个中国,仕途却一直不顺利,这使他感到十分悲凉和愤慨。这首《白田马上闻莺》,就是他在江淮之间漫游所作。
参考资料:完善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一说山东人,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126篇诗文 ► 5967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