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双声子·晚天萧索

柳永 柳永〔宋代〕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哉、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傍晚的江畔,满是寂寥。我如断蓬般四处飘泊,此刻忽起游兴,便又驾船东行。夜雾刚散,三吴景致尽收眼底。苏州境内的亭台楼阁疏落零星,远不如往昔秀丽。这片曾属夫差的土地上,昔日飘香的花径早已湮没,只空留座座荒凉山岗。繁华旧景已然无迹,唯剩麋鹿呦呦啼叫。
遥想当年,夫差空自运筹帷幄,屡屡挥师征战,只为争霸逞强。江山如画,天际云涛翻涌,江中碧波浩渺,可他纵然威风赫赫,终究不及乘舟远遁的范蠡。翻阅旧时典籍史册,当年的风云变幻、成败兴衰,只剩让人嗟叹感伤。夕阳斜映着无边野草,那愁绪如这草色般绵延不绝,满是苍凉。

注释
双声子:词牌名,该格双片一百零三字。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即兴创作的咏史诗,以深沉意境勾勒历史轮廓,凭苍凉格调叩击兴亡之思,通篇谋篇舒展自如,尽显大家气度。词的上下两片各有侧重,却又浑然一体,从写景入笔,到怀古抒情,最终落脚于千古遗愁,层层递进间将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慨叹交织相融。

  上片以景起兴,在萧索的暮色中铺开三吴风光,既描绘出眼前之景,又暗引怀古之思。“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句,开篇便将东游的时间背景与词人的漂泊状态清晰铺陈——薄暮时分,天色带着几分清冷,词人如无根的飞蓬浪迹天涯,此时忽生游兴,便驾着兰舟向东而行。紧接着,视线转向眼前景致:“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因姑苏山与姑苏台而闻名的这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词当是柳永入仕后作的雅词,但写作的具体时间已难考定。当时柳永宦游时来到吴国故地苏州,许多古代的一遗迹使他产生了怀古的幽情,此词便是他宦游苏州所做。

参考资料:完善

1、 萧涤非 刘乃昌.中国文学名篇鉴赏·词赋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35页

简析

  《双声子·晚天萧索》是一首怀古词。词的上片写词人暮秋登临时的所见,他登临姑苏台,游览春秋时吴国旧迹;下片侧重写词人的感慨,通过今日的荒凉与当年繁华的对比,表现出一种深沉浓烈的兴亡感。全词笔调雄浑、庄重,与柳永一贯的艳俗的词风截然不同,于萧索荒落的景物中交织着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反思,形成一种苍凉浑厚的意境。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236篇诗文 ► 1561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莺啼序·春晚感怀

吴文英 吴文英〔宋代〕

  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

  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

  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苎。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亸凤迷归,破鸾慵舞。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沉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立春偶成

张栻 张栻〔宋代〕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