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词二首

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悲叹秋天的寂寞萧索,我却觉得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白鹤推开云层直冲云霄,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有开始降下白霜;满树的树叶现在已经有红有黄。
试着登上高楼,那清冷的秋意直透骨髓,怎会像繁华浓艳的春天那样让人轻浮若狂。

注释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晴:一作“横”。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参考资料:完善

1、 萧瑞峰 彭万隆.刘禹锡白居易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6-17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7-18

赏析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秋词二首》是一组七言绝句,为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通过咏物、咏景赞颂了秋天的美好,表现了其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这组诗运用鲜明的艺术形象,巧妙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诗中直抒胸臆、境界开阔,既富含哲理之意蕴,又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801篇诗文 ► 591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李翱 李翱〔唐代〕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无馀 一作:无余;青霄 一作:青天)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望月怀远

张九龄 张九龄〔唐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史

李商隐 李商隐〔唐代〕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运去 一作:远去)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