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前灯火闪烁,快到黄昏,山头上飘来飘去的是朵朵浮云。鹧鸪声响起的地方住着数户山村人家,我在冷清的潇湘道上喜逢故人。
  少年时也曾学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风度潇洒镇定自若地指挥千军万马与敌鏖战。如今虽然憔悴落魄,但我要像宋玉那样作《招魂》赋招回失去的灵魂,自古以来书生多是无用之辈,读书多反而误了自身。

注释
耒阳:县名,即今湖南耒阳。
推官:州郡所属的助理官员,常主军事。
数家村:几户人家的村落。
潇湘:湖南省的潇水和湘江,这里指湖南。
遭:路遇。
纶巾:有青丝带的帽子。羽扇纶巾是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上阕头两句,通过描写昏暗浮动的景象,来衬托作者飘然不定的心理状态。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作者由江西提点刑狱调任京西转运判官,次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辗转又调任湖南。南宋议和派当权后,排斥忠良,陷害贤能,使得朝政黑暗,词人抗金救国的理想,难于实现。因此他在另一首词中写道:“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历遍楚山川。”(《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而此词的这两句,用昏暗的夜色,与山头飘来飘去的浮云,构成一种暗淡浮动的意象,巧妙地与词人的心理状态结合。首句“欲”字,用得绝妙,写出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霎那之间的景象。这两句笔法纯熟,自然天成,把山村的景象,和盘托出。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淳熙三年(1176年),词人由江西调任京西转运判官,第二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辗转一段时间后,他又被调任湖南。这首词大约作于淳熙六年(1179年)或淳熙七年(1180年),此时他正担任湖南转运副使和安抚使。

参考资料:完善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

简析

  这首词上片描绘巧遇故人的自然背景,山村灯火暗淡,居民稀少,氛围清冷,隐见张处父平淡艰辛的退居生涯;下片回顾友人少年的戎马生涯,羽扇纶巾,神态潇洒,鞍马驰骋,英恣勃勃。收尾转入当前,显见仕途沦落,心地抑郁。全词运用典故巧妙而自然,词短情长,感情真挚朴实。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38篇诗文 ► 169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贺铸 贺铸〔宋代〕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鄂州南楼书事

黄庭坚 黄庭坚〔宋代〕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