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

黄庭坚 黄庭坚〔宋代〕

戎州登临胜景,未尝不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门生请问:先生家风如何?为拟金华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戎州登上高处观赏胜景,没有一次不吟唱渔父的处世风范,以此答谢江山的馈赠。门生请教:“先生的处世风范是什么样的?” 我于是仿照金华道人张志和的风格创作了这篇词。

江山波涛一波刚起,万波紧随,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垂下一缕钓丝。金色的鱼儿正在深水处,即便要垂下千尺钓线也在所不惜。
鱼儿吞下钓饵又吐出,似信非信,迟迟不肯上钩。江水寒凉,江面宁静,满眼都是青翠的山峦,渔翁载着月光悠悠归来。

注释
诉衷情:词牌名,唐教坊曲。
金华道人:即唐代词人张志和。自号烟波钓徒,东阳金华(今属浙江)人。曾写有《渔歌子》五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题序 “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点明了创作的真正意图,即在江山胜景面前,抒发自己幡然醒悟的解脱心境。然而这种自欺欺人的自由幻想,反倒更凸显出现实对他的真切束缚。​

  词的上片,“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勾勒出一幅寒江独钓图:万顷碧波荡漾,波光粼粼,孤舟上的蓑笠老翁浮游于江面,置身天地之间,在深水中垂钓。鱼钩入水牵动波纹,圈圈涟漪环环相续。这般空灵洒脱的境界,令人心生逸兴豪情。“金鳞” 两句描写垂钓的兴致:鱼儿在深水游弋,沉潜不浮,渔翁为钓起水底的金色游鱼,不惜垂下千尺鱼线。此时此景,渔父心神专注、神智清明,仿佛正能感知到水下鱼儿在钓钩周围盘旋的情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首词的上片,描绘出一幅寒江独钩图,写出渔父专注一念,神智空明,似乎正感受到水下之鱼盘旋于钓钩左右的情态;词的下片描绘了他闭目凝神,心与鱼游的垂钩之乐,突出一种澄静澹远的境界。词中通过描述渔翁垂钓寒江的情景,寄寓词人屡遭坎坷后寄情山水、忘却名利的情怀。全词创造出空灵淡远、虚融清静的意境,令人有所思悟。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词人因修《神宗实录》不实的罪名,被贬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词人被贬赋闲之时,登高览胜,目尽青天,感怀今古,不禁向往独钓江天、泛迹五湖的自由生活,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著.《黄庭坚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05月:第197页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2550篇诗文 ► 559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春风依旧

赵令畤 赵令畤〔宋代〕

春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欧阳修 欧阳修〔宋代〕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醉眠

唐庚 唐庚〔宋代〕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