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陈与义〔宋代〕
余甲寅岁自春官出守湖州。秋自,道中荷花无复存者。乙卯岁,自琐闼以病得请奉祠,卜居青如镇。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以长短句记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拏舟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在绍兴四年(1134)从礼部侍郎任上出任湖州太守。到了秋末,途中的荷花已经全部凋零。到次年乙卯年,我从宫中因病请求担任奉祠之职,选择在青墩镇定居。立秋后的第三天出发,船的前后满是荷花,像朝霞相互映照,一眼望不到尽头。我用长短句把这件事记录下来。
小船在荷塘边行了三天,平稳地顺着荷花丛前行。我因为病假才有机会来此一游,又恰好遇上满川雨后新秋的美丽景色。
去年最遗憾的是乘船来得太晚,只空空地看见满塘枯萎的荷花。今年又该用什么来报答君王的恩情呢?幸好有一路盛开的荷花,相送着我驶过青墩。
注释
甲寅(yín)岁:即宋高宗绍兴四年(11
赏析
词的上阕,以轻快的笔触描绘出清新景致,凸显出词人卸去官职后一身轻松的洒脱姿态。“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 两句中,“三日” 为实景记录,从临安前往青墩,走水路大约需要三天路程;“秋塘” 二字点明季节与时节,用词简洁且精准;“平度” 二字,既写出船行的平稳,也体现出词人心境的闲适。“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两句里,词人自称 “病夫”,实则只是 “托病辞官”,并非真的身患疾病。所谓 “因病得来游”,不过是借故脱身、聊作宽慰的说法。表面看似暗自庆幸,实则是自我调侃,内心深处想必藏着难以言说的苦楚。语言直白却不失委婉,质朴中透着精巧,由此勾勒出词人内心痛苦却外表旷达的自我形
创作背景
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六月,词人托病辞职,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实际上是领俸禄闲居,卜居青墩,立秋后三日出发。这首词可能是词人作于船上或者到青墩不久的日子里。
参考资料:完善
1、
江天.中国才子文化集成 第2卷 唐诗、宋词:新世界出版社,1998年:604-605页
简析
《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是一首咏物词。词的上阙以轻松的笔触捕绘清新的景致,彰显出词人无官一身轻的潇洒自在;下阕着笔从眼前转移到过去,表达了无限怅憾的心情。全词行文抑扬跌宕、情寓景中,通过描写词人从临安乘船前往青墩途中的所见所感,在虚虚实实中刻画了词人喜与恨的情感变化,托出其乐观旷达的自我形象。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696篇诗文 ► 148条名句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辛弃疾〔宋代〕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殢酒 一作:泥酒)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李清照〔宋代〕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村行
王禹偁〔宋代〕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余 一作: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