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有个富翁,很多商人都向他借贷资金。一天他出门,有个少年跟在他的马后面。富翁问他,少年回答说也想向他借本钱做生意。富翁答应了。到了富翁家里,恰巧看到桌子上有数十枚铜钱,少年就用手把钱叠起来,叠得高低错落有致。富翁拒绝了他的要求并让他离开,最终没有借贷资金给他。有人问富翁原因,富翁说:“这个人必定好赌,不是行为端正的人。他赌博时练就的技巧,不知不觉就在手上表现出来了。”后来一打听,果然是这样。
注释
假本:借贷(经商的)本钱。
几:矮小的桌子。
钱:铜钱。
竟:终。
诘:问。
端:行为端正。
《不与少年贷资》出自清代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该小说讲述了富翁因众多商人借贷而知名,一日外出时,一少年尾随其后请求借贷。富翁应允并带其回家,恰逢桌上有铜钱数枚,少年随手叠钱,手法娴熟。富翁见状,断定少年好赌且品行不端,遂拒绝借贷。后询问得知,少年果然嗜赌的故事。这个故事提醒人们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从细微之处去了解和判断他人。
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大旨言: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丛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开种旱谷,以佐稻粱。人无闲民,地无遗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启事端。余览其说而是之。
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不随其下。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污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余亦闻其说而是之。
嗟夫!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由前之说,可以息事;由后之说,可以保利。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