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柳永〔宋代〕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远处江岸的残雨渐渐停歇。雨快下尽时,才发觉江天已渐渐步入暮色。江边嬉戏的女子离开后便只剩寂静,唯有成对的鸥鹭伫立在岸边。远望芦苇荡边,几点渔灯在暮色中隐约闪烁。停下船桨,舟上两人轻声交谈,一问“今晚宿在哪儿”?一手遥指远处,烟雨绿树中隐藏着一处村庄。
为求仕途而四处奔波,终究成了漂泊他乡的旅人。我斜靠在短短的船桅杆上,伫立凝望。眼前万水千山纵横交错,分不清远近;我苦苦思索,故乡究竟在何处?自从离别后,那些曾共度欢娱的风亭月榭,如今只剩我独自面对,再无往日的欢聚。正为乡愁痛断肝肠,又被这浓重的离情惹得满心苦楚。听那杜鹃鸟一声声啼叫,仿佛在劝人:“不如归去吧!不如归
赏析
上片以描绘景致为主,开篇先从远方景物落笔。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上阕开头两句刻画江天雨后的景象。起句 “远岸收残雨” 看似词序颠倒,实则是 “残雨收” 的意思, 指远方江岸一带,稀疏的雨点渐渐停歇。雨将近尾声时,词人方才察觉江面上的天色慢慢变暗,由此可推测这场雨下了许久。孤舟因降雨无法前行,词人此刻困在船中,其孤寂无依的处境也就可想而知。这两句将时间、地点、人物的状态与心境,或明或暗地尽数展现出来。紧接着的 “雨残稍觉江天暮”,勾勒出一幅以江天为背景的辽阔画面,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雨快要停了,天空却渐渐暗了下来。
“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
创作背景
柳永于宋仁宗景祜元年(1034)中进十,以后去江浙、关中等地任职;官位低微,郁郁不得志。本词有“游宦成羁旅”之句,可推想为入仕以后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钱鸿英著 .柳周词传 柳永、周邦彦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第176页 .
简析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是词人于舟中凝伫时触景伤情所作。词的上片写景,先从远处着笔,再写到近处汀州,时间由日暮转向夜晚,再摹写了听觉感受;词的下片由今夜的去程而思至长年漂泊的艰苦。词人在羁旅失意之中怀乡,心绪郁结,故诗中所选的意象,没有春天的绚烂秾丽,而有秋日的萧疏淡远;通过对游宦思归的描写,反映出其长年落魄、官场失意的萧索情怀。
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236篇诗文 ► 1561条名句
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柳永〔宋代〕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观潮
苏轼〔宋代〕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