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归梦
李贺〔唐代〕
长安风雨夜,书客梦昌谷。
怡怡中堂笑,小弟栽涧菉。
家门厚重意,望我饱饥腹。
劳劳一寸心,灯花照鱼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安风雨交加的寒夜,游子梦中重返昌谷故乡。
中堂里传来母亲温暖的笑语,幼弟在溪涧边栽种菉草。
家人厚重的情意殷殷叮嘱,只盼望我在外面能填饱肚子,不受饥饿之苦。
辛劳辗转只余一寸丹心,灯花摇曳,映照着我那满是泪水的双眼,如同鱼目一般。
注释
怡怡:喜悦的样子。
菉:草名。即荩草。
劳劳:辛劳;忙碌。
简析
此诗以“风雨夜”起笔,将长安的漂泊与昌谷的梦境交织,虚实相映,凸显诗人羁旅孤寂与思乡心切。中堂笑声、幼弟劳作等画面,以家常细节刻画亲情温暖,反衬现实困顿。“家门厚重意”一句,既有家人盼其温饱的质朴关怀,亦暗含诗人功名未就的自责。尾联“灯花照鱼目”尤为精妙:灯花象征希望,鱼目则暗喻泪眼或迷茫,矛盾意象折射出诗人身处逆境仍坚守诗心的复杂心境。全诗语言凝练,情感沉郁,典型李贺式“长吉体”风格,浪漫中见苍凉。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元和十一年(816年),李贺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一说二十四岁)。► 253篇诗文 ► 665条名句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杜甫〔唐代〕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漫与 一作:漫兴)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调张籍
韩愈〔唐代〕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阁夜
杜甫〔唐代〕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千家 一作:几家)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音书 一作: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