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
高适〔唐代〕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
孰知非远别,终念对穷秋。
滑台门外见,淇水眼前流。
君去应回首,风波满渡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饮酒时不要推辞大醉一场,醉得深了才能暂时忘却忧愁。
谁能想到这虽不是远赴天涯的离别,可一想到要在这深秋时节相对分别,终究还是难掩愁绪。
滑台门外我们匆匆相见,如今淇水就在眼前静静流淌。
你离去时应当回头望一望,渡口的风波正弥漫不息,一如我未尽的牵挂。
注释
韦司仓:姓韦的管仓库官员。
莫:不要。
穷秋:晚秋,深秋。指农历九月。《文苑英华》作“新秋”。
滑台门外见,淇水眼前流:唐代黄河流经滑州,淇水流入黄河。《元和郡县志》谓滑州白马县“黄河去外城二十步。”
渡头:犹渡口。过河的地方。
简析
《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两句为饯行时劝酒之词;三四句写秋天远别,满怀愁绪;五六句说明诗人的隐居地就在淇河之畔;末两句是对韦司仓前途的惦念,也说明淇河当时是可以行舟航运的。全诗语言生动流畅、感情真实自然,把离情写得若有若无、似断实续,韵味独特。
创作背景
高适曾于开元二十九年(741)隐居淇上一年。其间曾送韦司仓顺淇水去滑台故作此诗。
题解
高适曾于开元二十九年隐居淇上一年。其间曾送韦司仓顺淇水去滑台(今滑县西南临黄河)。首两句为饯行时劝酒之词。三四句写秋天远别,满怀愁绪。“淇水眼前流”说明作者的隐居地就在淇河之畔。末两句是对韦司仓前途的惦念,也说明淇河当时是可以行舟航运的。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246篇诗文 ► 480条名句
妾薄命
李白〔唐代〕
汉帝宠阿娇,贮之黄金屋。(宠 一作:重)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早秋三首·其一
许浑〔唐代〕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委玉露,早雁拂金河。(委 一作:栖)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洞庭波 一作:老烟波)
古从军行
李颀〔唐代〕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