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雨中看牡丹三首·其三

苏轼 苏轼〔宋代〕

幽姿不可惜,后日东风起。
酒醒何所见,金粉抱青子。
千花与百草,共尽无妍鄙。
未忍污泥沙,牛酥煎落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可这清雅的风姿终究难以长久,后天或许就会有东风袭来。
待我酒醒之后,能见到的恐怕只有裹着花粉的青色花蒂了。
世间万千花草,盛衰本是自然常理,无需分辨美丑优劣。
实在不忍见花瓣被泥沙沾染,不如用牛奶油将其煎制,细细品尝。

注释
幽姿:幽静的姿态。
金粉:花粉。
青子:本指青色籽实,此指青色的花蒂。
妍鄙:妍媚和鄙陋。
牛酥煎落蕊:指五代后蜀李昊用牛酥煎落花美餐一事。《复斋漫录》载,“孟蜀礼部尚书李昊每将牡丹花数枝分遗朋友,以与牛酥同赠,曰:俟花凋谢,即以酥煎食之,无弃浓艳。其风流贵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此诗延伸至牡丹的凋零之态。诗人由雨中看花的联想生发,感慨春光易逝、风雨无常,纵使牡丹惜护幽姿,也难抵骤风摧落。或许清晨醒来,枝头便只剩青果不见繁花。“千花与百草,共尽无妍鄙”,花开花落本是自然常理,无需分辨美丑,人们不忍见其碾落成泥,便以牛酥煎落花为食,将对牡丹的爱怜寄托于这一雅事。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三月,在黄州天庆观看牡丹所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丁永淮·苏东坡黄州作品全编·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
2、 刘乃昌·苏轼选集·济南:齐鲁书社,2005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7篇诗文 ► 482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苏轼 苏轼〔宋代〕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明妃曲二首·其一

王安石 王安石〔宋代〕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几曾有 一作: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思

陆游 陆游〔宋代〕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砧杵 一作:衣杵)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