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新郎·秋晓

蒋捷 蒋捷〔宋代〕

渺渺啼鸦了。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星多少。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
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计无此、中年怀抱。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烟未敛,楚山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远处乌鸦的啼叫渐渐停歇。辽阔的水面之上,陡峭的岛屿被寒意笼罩,这是太湖的秋晓。我靠着竹桌,就着一盏灯火打盹入梦,梦里不知是谁骑着马,行走在古老的道路上。醒来后挠着头,抬头察看天上还剩几颗星。月亮泛着淡淡的黄色,篱笆的影子已消失不见,竹篱上挂着几朵青色的小牵牛花。秋日景致太过清淡,幸好还有树上的红枣添上一抹亮色。
本指望西风能扫去心头的愁绪,可西风反倒催人增添白发,与这秋日一同老去。昔日庭院挂着帘幕隔寒霜,酣饮美酒,常在金粉屏风边醉倒。真没想到,人到中年,心境竟变得如此愁苦。漂泊在万里江南,怀着像伍员吹箫乞食那样的悲恨;更恨那高低不齐的白雁,横飞在天边。雾气还未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描绘太湖秋日拂晓的景致。开篇一句侧重听觉描写,“渺渺啼鸦了” 精准捕捉黎明时分乌鸦啼鸣的特征,紧紧扣住 “晓” 字题意。后续三句兼顾视觉与内心感受,“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 则牢牢围绕 “秋晓” 二字展开。“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 两句转入对梦境的刻画:或许词人残余睡意未散,起身之后又点上灯盏,倚着竹几浅眠,梦中恍惚见有人骑马行走在古老驿道间。“竹几一灯” 的清幽与 “嘶马”“古道” 的萧索,共同营造出孤单寂寞的凄清氛围。“起搔首、窥星多少” 刻画词人的动作,抬手搔头、仰望星斗,尽显心绪烦乱与焦躁,只觉天光大亮来得太过迟缓。

  接下来 “月有微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不详。但通观全篇可知,这首词作于南宋亡后。词人当时流寓苏州,隐居太湖,在秋天拂晓时分所见景物及由此兴起感慨,于是写下这首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兆鹏主编;郭红欣副主编.宋词鉴赏: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10:第397页

简析

  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凄清、萧瑟的太湖秋景,这并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一幅包括词人在内的山水人物画;下片词人借秋景抒发秋愁,在感慨流光易逝的同时,也寄寓了其亡国之痛和沦落天涯之悲。全词情景交融,风格悲凉清俊,造语朴素自然,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含蕴着词人无限的身世之感和忧时之情。

蒋捷

蒋捷

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 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彊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107篇诗文 ► 15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宵

苏轼 苏轼〔宋代〕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鲁山山行

梅尧臣 梅尧臣〔宋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湖南部曲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到老眼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