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刘禹锡〔唐代〕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吟诵起您寄来的哀悼亡友的两首绝句,使我心中无限感慨写下这首短歌。
我徒然惊叹世上的老朋友越来越少,只觉得文集中的祭文越来越多。
芳林中的新叶不断催换着旧叶,流水里前波总是让位给后波。
从古到今人人都有哀悼逝者的憾事,即使为亡友流尽眼泪又将如何?
注释
见示:给我看。
伤:伤悼。
微之:即元稹,卒官武昌军节度使。
敦诗:即崔群,官终吏部尚书。
晦叔:即崔玄亮,官终虢州刺史。
深分:深厚的友谊。
双绝句:指白居易的《微之敦诗晦叔相次长逝岿然自伤因成二绝》。其一云:
赏析
首联叙作诗缘起,扣题。“伤怀”概括作者悲痛之情;“短歌”,既是说篇幅不长,更是说歌悲,因为前人以《短歌行》名篇的,歌词都有悲凉之感。“吟” “使”呼应,“君”“我”关连,与“伤怀奏短歌”的原因,显示“君”“我”都为,“有深分”的逝者悲伤,而“取逝双绝句”的过于伤感,令我悲,又令我为“君”忧(当时白居易六十二岁,多病)。这就引出下面哀悼和劝慰的两层意思。
颔联承“叹逝”“伤怀”,直抒对故人长逝的哀痛之作。作者与白居易同年,看到吕温、柳宗元、元稹、崔群、崔玄亮等友人,一一先作者而逝,他不忍离而又不能已于言,于是婉曲言之。“世上”句由“故人少”反衬逝者多,“空惊”表示生者对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刘禹锡任苏州刺史。元稹卒于大和五年(831年)七月,崔群卒于六年(832年)八月,崔玄亮卒于七年(833年)七月。这三人既是白居易的好友,同时也是刘禹锡的好友。三人相继去世后,白居易写了两首表示哀婉的绝句寄赠给刘禹锡,刘禹锡读后很有同感,便写下此诗作为应答。
参考资料:完善
1、
赵娟,姜剑云评注. 刘禹锡集[M].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71-173.
简析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交代了写诗的原因;颔联直抒对故人长逝的沉痛;颈联运用两个形象深刻的比喻,对生与死作了冷静的分析,得出正确的认识;尾联由广阔的空间推进到无限的时间,由自然推进到人类,点明劝慰主题。全诗沉着稳练,风调自然,格律精切,包含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寓意深远。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801篇诗文 ► 594条名句
对雪
高骈〔唐代〕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唐代〕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潜别离
白居易〔唐代〕
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语,暗相思。
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舂断连理枝。(舂断 一作:春断)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
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