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早春时节,地上的积雪还消融未尽,细嫩的青草已从沙土中悄悄探出头;吴地烟水迢迢,弥漫千里,隐隐透着清冷之气。
虽然深藏竹林的梅花无人欣赏,但它那沁人心脾的清芬却随着夜中的春风,一路飘过了石桥。
注释
除夜:除夕。
石湖:今江苏苏州西南。
苕溪:浙江吴兴县的别称,因境内苕溪得名。吴兴即湖州(宋时湖州治所在吴兴),时姜夔安家于此。
草:夏校本、陆本、许本并作“草”,吟稿本作“柳”。庾信《荡子赋》:“细草横 阶随意生。”
吴宫:苏州有春秋时代吴国宫殿的遗址。
迢迢:遥远的样子。杜牧《寄扬州韩判官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
细草、沙地、吴宫、烟水、梅花、竹丛、石桥,建构出一个幽冷、萧索、缥缈的世界,人的灵魂似乎随着迢迢的流水、飘浮的暗香徜徉。写梅花遗貌得神,画图难足。清刘熙载《艺概》云:“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 在花则梅也。”此诗写梅亦如是。结句畅达悠扬。清幽冷寂的氛围中,愈能体味姜夔何以“ 体貌清莹,望之若神仙中人”(张羽《白石道人传》)。
诗句平易浅显,韵味华美。作者用极其自然逼真的手法,写了他由石湖返回苕溪时,沿途所见的幽雅景致。当时,作者在除夕的晚上,与好友分手,兴高采烈地乘船归回居地,心情是比较欢快的。因
绍熙二年(1191)冬,姜夔告别石湖别墅,除夕之夜乘舟归苕溪。落拓游子漂无定所,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姜夔心中始终怀着深深的落寞和孤寂,表面的热闹消隐后这种心境更无处遁形。 归途中,诗人不禁心绪如潮,写下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