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鱼捉獭
《中国古代民间故》〔近现代〕
魏明帝游洛水,水中有白獭数之,美净可怜,见人辄去。帝欲取之,终不可得。
侍中徐景山曰:“獭鲻鲻鱼,乃不避死。”画板作两生鲻鱼,悬置岸上,于是群獭竞逐,一时执得。
帝甚嘉之,曰:“闻卿能画,何以妙也?”答曰:“臣未尝执笔,然人之所作,可庶几耳。”帝曰:“是善用所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魏明帝到洛书游玩,水中有好几只白獭,样子美丽安静令人喜欢,但它们看见人就马上离开。魏明帝想取得白獭,最终没有如愿。
侍者徐景山说:“白獭喜欢吃鲻,(为了吃)连死都不怕。”于是在画板上画了两只鲻鱼,悬挂在岸上。于是白獭竞相追逐,一下子可以抓住。
魏明帝赞叹不已,说:“早就听说你擅长画画,没想到(你的画技)这么神奇。”徐景山回答说:“我并没有在画画上下功夫。”魏明帝说:“这就是善于运用自己的专长。”
注释
可怜:令人喜欢。
辄:就。
嗜:特别爱好。
嘉:夸奖。
尝:曾
简析
此文以魏明帝游洛水欲捕白獭不得为引子,展现了侍中徐景山的智慧与才能。徐景山通过观察白獭的习性,巧妙利用画板作鲻鱼引诱白獭上岸,成功捕获。当魏明帝询问其画技何以如此精妙时,徐景山谦逊地回答自己并未亲自执笔,但了解他人画作之精妙,能借鉴并运用到实际中,魏明帝称赞其“善用所长”。这篇故事不仅体现了徐景山的聪明才智和应变能力,还强调了观察、学习与巧妙运用知识的重要性。
七律·忆重庆谈判
毛泽东〔近现代〕
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为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近现代〕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四言诗·祭母文
毛泽东〔近现代〕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
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辉朝霭。
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