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马嵬坡的山色依旧青翠,又一次见到皇帝的车驾从蜀地返回。
九泉之下的唐玄宗应当会有话说:这一次,可不要再怪罪杨妃了。
注释
帝幸蜀:帝,指唐僖宗。幸,皇帝到达某地。蜀,指四川。
马嵬(wéi):马嵬驿,即今马嵬镇,属陕西安平县。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造反,次年引兵入关,唐玄宗仓皇奔蜀,途次马嵬驿,卫兵杀杨国忠,唐玄宗赐杨贵妃死,葬于马嵬坡。(见《元和郡县志》)
銮舆(luán yú):皇帝车驾,也叫銮驾。
泉下:九泉之下,阴间。
阿蛮:即阿瞒,是唐玄宗小名。
杨妃:指杨贵妃。
据作者自注,这首诗作于乾符年间(874年-879年),唐僖宗在黄巢农民军攻入长安之时,沿着当年玄宗逃亡的老路,向四川逃命。诗人作此诗以抒发其愤慨之情。
参考资料:完善
这是一首借唐僖宗因兵祸逃亡之事,告诫后世帝王不要将过错推诿给女子的诗篇。首句 “马嵬山色翠依依” 描绘出马嵬坡的山色青绿苍翠、草木繁茂的景象。次句 “又见銮舆幸蜀归” 则写道,数年前前往四川的皇帝车驾,如今又返回了京师长安。这里以依旧青翠的山色渲染氛围,衬托车驾的归来,暗示山水未变,但时势已然不同,大唐王朝也在悄然改变。后两句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意思是:当年唐玄宗避乱入蜀,用缢杀杨贵妃的方式来堵住天下人的议论;而此次唐僖宗酿成祸乱,却不知该怪罪何人了。诗人特意让黄泉之下的唐玄宗站出来发声,告诫后人不要再将王朝家国的兴衰归咎于一介弱女子。
对于杨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