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到了深秋时节,雨后的西郊弥漫着凉爽又肃杀的气息。郊外小路上夜将尽,凉风钻进衣襟衣袖。天边残留着几颗疏星,流星的微光尚未熄灭,在树梢不停闪动。又一次听到晨鸡的啼叫停歇,太阳的光影渐渐浮动,山中漫长遥远的小路也渐渐明晰。
这般辛苦地在外奔波,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流逝;为了微薄的利禄和微不足道的功名,到头来终究能成就什么事?世人却还白白地争相夸耀。我舍弃了归隐山林的闲适生活,反而流连于污浊官场,当年远大的志向与壮烈的节操,就这么轻易地消磨殆尽了。幸好还有那五湖的烟波浪涛,能载着满船的清风明月,我定要归去,以捕鱼砍柴终老。
注释
凤归云:唐教坊曲名
柳永因其一生常处于奔波辗转的道途中,因而对相思离别,对游子羁旅行役的悲哀都有着极深的感慨,也因此柳词中出现了许多前人词中没有过的场景和景物描写以及身世感慨的抒发,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在词史上,可谓是一了不起的贡献。
以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 起笔,既点出时令已是深秋,又交代地点为城西郊外。“爽” 与 “肃” 二字,精准传递出深秋雨后的清寒与肃杀之感,让人仿佛能嗅到清冷的空气,触到雨后的阵阵凉意。“陌上夜阑” 一句,写词人行走在小路上,夜色已深,黑夜将近尾声,白昼即将降临。破晓之际,本就是一日中气温最低的时刻,李煜曾写下 “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柳永成年后离开家乡福建崇安县,虽寓居京都汴梁,但生活一直比较动荡。他对羁旅漂泊的苦况有着深切的体会乃至清醒的认识,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羁旅行役词,这首《凤归云》就是其中之一。观词中所述,可见此词当为其晚年所作,具体作年不可考。
参考资料:完善
词的上片写破晓时分词人行走于乡间小路所见之景;下片直抒胸臆,言志抒情,表现出词人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词写景真切自然,感情较为悠游不迫,抒情则反复陈词,语言精警,感情恣肆,一发难收,充分体现出柳永其人性情率真的特点和柳词独特的文学况味。
戎州登临胜景,未尝不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门生请问:先生家风如何?为拟金华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江神子》以寄之。
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
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