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
萧德藻〔宋代〕
一担干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樵夫每天挑着一担干柴到古渡头去卖,换的钱便足够一天的开销。
回到家后又在山涧边磨快刀斧,为筹集明天的生活费用做好准备。
注释
盘缠:本意指路费,这里作开销解。
优游:悠闲。这里是宽裕的意思。
谋:筹划。
参考资料:完善
1、
李梦生 . 宋诗三百首全解 .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 : 第211-212页 .
赏析
这首绝句写山中樵夫的生活。诗在表现艺术上有两点值得赞赏:一是诗写的是深山的樵夫,但没有明说,通过“古渡”、“涧底”二词,含隐不露地告诉大家;二是诗写樵夫一天的生活,以“又作全家明日谋”暗逗,说明樵夫天天如此,带有典型性。这样细微的构思,是宋人绝句的长处,也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
诗人写樵夫的生活,究竟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来写的呢?这点可以根据对诗的不同的理解来推敲解释。如果着眼于末句“又作全家明日谋”,则可如此解说:诗人认为樵夫的生活非常艰苦,每天辛辛苦苦地打了柴,远远地挑到市上去卖,卖了钱只够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又忙着磨快斧头,为明天的生活考虑。再进一步扩大思维,
简析
《樵夫》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写山中樵夫的生活,每天砍上一担柴,卖后便够了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磨快了斧头,准备第二天再去砍柴。这首诗构思细微,带有典型性,诗意后世有不同解读,或是诗人对樵夫毫无争竞、自得其乐的生活作出歌颂。
萧德藻
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初任尤川县丞,后为湖北参议,再调湖州乌程令。因爱当地山水之美,遂移家乌程,住县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胜,所以自号“千岩老人”,表示归隐不仕。► 23篇诗文 ► 11条名句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宋代〕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欧阳修〔宋代〕
西湖春色归, 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 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 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 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 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 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 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 惟有东风旧相识。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