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毛泽东〔近现代〕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来说劝您少骂一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情也要再商量。
秦始皇虽已去世,但他的业绩还留存在史册,孔子的名声很大,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价值。
历代统治者推行的都是秦始皇的郡县制,您写的《十批判书》可“不是好文章”。
认真阅读唐人柳宗元的《封建论》,但不要从柳宗元那里倒退到周文王的时代啊。
注释
《封建论》: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篇论文,它重点论述封建制的弊端。郭老:是指对郭沫若的尊称。
焚坑:即史称“焚书坑儒”之略,指秦始皇(赢政)灭割据称雄之六国(楚、齐、燕、韩、赵、魏)而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原创立秦朝(定都咸阳,
创作背景
1971年林彪事件发生后,毛泽东发动批林批孔,将孔子作全面的否定。还将郭沫若的《十批判书》排印大字本。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郭沫若的《十批判书》有尊孔思想,要批判;1973年7月,在另一次谈话中又说:“郭老在《十批判书》里自称是人本主义,即人民本位主义。孔夫子也是人本主义,跟他一样郭老不仅是尊孔,而且是反法的。尊孔反法,国民党也是一样啊!林彪也是啊!”不久,毛泽东亲自批发了广东中山大学杨荣国教授的文章《孔子一顽固地维护奴隶制的思想家》,并在《人民日报》刊载。1975年底至1976年初,他还曾这样说:“读哲学,可以看杨荣国的《中国古代思想史》和《简明中国哲学史》。这是中国的。要
赏析
这首诗从题目看,该诗似乎是由读《封建论》引发诗兴的,然而诗中的主要观点交锋,则是聚焦在郭沫若的《十批判书》中论列的儒家、法家及法家代表人物秦始皇的是非问题上。诗首联即明确涉及秦始皇及其“焚书坑儒”举动。郭沫若之“骂”,简而言之,既包括非议、斥责、抨击其“苛政”及其“苛政”中的“焚坑”之举,也包括过分否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认为,秦始皇是不顺应向“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的,是“站在奴隶主的立场”搞奴隶制暴政的人物,而“焚书坑儒”即其暴政中的暴行之一。
“焚坑”是“过”是“罪”,还是非“过”非“罪”,对此历来众说
简析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具有政论的咏史性质,也可以说是一篇用诗写成的时事政论和“影射”史论。诗中就“封建制”和“郡县制”这两种政治体制的优劣、秦始皇和孔夫子这两个历史人物应如何评价等问题,与郭沫若进行商榷。全篇采用对比手法,通俗易懂、风格直率、观点明确,是毛诗中具有“史诗性”的重要诗作。
五律·喜闻捷报
毛泽东〔近现代〕
一九四七年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鸡感恩
丰子恺〔近现代〕
有旅者夜行值雨,遂赴友人家投宿焉。友人见不速之客,甚喜,将杀鸡遇之。旅人怜鸡,佯言茹素,遂不杀鸡。夜宿至三更,忽闻鸡鸣甚急,以为黄鼠狼来也,遽起逐之。俄而墙倒,适压客房。主人惊而起,以为客毙矣,举烛而索,客乃在鸡笼旁。盖鸡感恩,促其起床也。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