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残冬时我来到西台,恸哭英勇就义的知己文天祥;时已黄昏,落日照在荒凉的台上。
当年我在吴江哭祭你的泪水,洒入江中,随着潮水流淌;今天又随着潮头流到我面前,与新泪一起,充满这富春江。
你走了,你那溅满鲜血的朝衣,那血定然已经化碧;天地为何如此不爱惜人才!
如今只剩下我,还未步入老年,埋迹山林,无所作为;只能够赋诗悼念,凄伤彷徨。
注释
西台:钓鱼台。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南富春山。
残年:本义是衰年,这里作残冬解。按文天祥在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冬天被害。
知己:彼此相知而情谊深切的人。
吴江:指富春江
民族英雄文天祥被杀后八年,这时已经是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了。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殉难的日子,谢翱与吴思齐、冯桂芳等来到富春江边的西台,设立了文天祥的灵主,对这位英雄也是良师益友进行哭祭,回到船上,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这是首哭祭诗。全诗依题目层层展开,首联点“西台”,次联写“哭”,三四联写“所思”。诗中表现作者对文天祥的哀痛和自己对元政权的痛恨,亡国之哀,凝聚在每个字中。
诗平平而起,先说明时间地点:正当岁末,来到西台,一轮寒日,匆匆西坠。这联诗,“知己”二字是主脑。谢翱年轻时追随文天祥抗击元兵,任咨议参军。二人互相激励,立志为国捐躯。后文天祥兵败被俘,谢翱隐居南方。文天祥死后,谢翱每年都要设位哭祭,进行悼念。“知己”二字,强调了二人的生死交谊,也唯有哭知己,才会如此伤心。诗中写的设祭时的场景,虽然是直述现实,但年是残年,台是荒台,又是黄昏时分,冷日惨淡,这样
《西台哭所思》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依题目层层展开,诗的首联平平而起,先说明时间地点;次联写“哭”;三四联由哭转入思。这首诗表现诗人对文天祥的哀痛和自己对元政权的痛恨,亡国之哀,凝聚在每个字中,可见他对文天祥的知己之感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