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所闻

鲁迅 鲁迅〔近现代〕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樽。
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深宅大院的豪门权贵,华灯照耀下酒宴大开;侍女也只得装束端整,替阔佬们去递菜传杯。
侍女想起焦土下的亲人,柔肠寸断啊多少苦悲;低下头佯装整理罗袜,赶忙擦拭去啼哭泪痕。

注释
华灯:古代雕刻的有文彩的灯。这里指华贵的灯。
敞:敞开。
豪门:富豪人家的大门,此处代富豪人家的宅第。俗语有“豪门大户”。
娇女:这里指娇弱的少女。
严妆:端整的装扮。
玉樽(zūn):玉杯,指豪华的酒席。
情亲:指亲人。
焦土:被战火焚烧过的土地。
佯(yáng):假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装侍玉樽。”

  这里的“华灯”“玉樽”既是写实,更是用以烘衬“豪门”的穷奢极欲铺排张扬的生活。“娇女”,说明少女处于一种被压迫无力抵抗的地位。两句对衬:一面是奢侈荒淫,一面是生活所迫;一面是酒食喧腾,一面是强为欢乐。两句写了同一场景,而人的苦乐迥异,这正是身份背景对立的表现,也是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真实写照。

  “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这两句全是写“侍玉樽”的“娇女”。面对着这伙酒气熏熏的富豪们,少女忽然想到了在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天地”里的亲人。她流下了眼泪,但是这眼泪却不敢也不愿让人看见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鲁迅日记》1932年12月31日:“为知人(知交)写字五幅,皆自作诗。为内山夫人写云:‘华灯照宴敞豪门…”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更加疯狂地侵略。蒋介石推行“不抵抗主义”,使得广大的农民和城市贫民走上求生不得的道路。妇女被迫成了各式各样的奴隶,鲁迅有感于此作了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周振甫.鲁迅诗歌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年:117页
2、 临沂师专中文系.鲁迅诗歌注析:临沂师专中文系,1977年:149页

简析

  《所闻》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一方面写待宴女子的痛苦,对她们寄予同情,另一方面写豪门权贵的奢华奢侈。全诗语言凝练,含义隽永,对这些权贵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仍然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表示愤慨,是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真实写照,具有深沉的痛苦色彩。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

章太炎〔近现代〕

  以中国幅员之大,历年之久,不读史书及诸地志,何能知其梗概?且历史非第账籍比也,鉴往以知来,援古以证今,此如弈者观谱,旧谱既熟,新局自创。天下事变虽繁,而吾人处之裕如,盖应付之法,昔人言行往往有成例可资参证。史之有益于吾人如此,今乃鄙夷至不屑道,于是国事日棘,而应之者几无不露其捉襟见肘之窘焉。

  从古迄今,事变至赜,处之者有经有权,观其得失而悟其会通,此读史之益也。盖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横逆之来无所惴缩。故读史须贯穿一事之本末,细审其症结所在。前因后果,了然胸中。而一代之典章制度,亦须熟谙而详识之。

  传有之曰: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史在各种学问中,可喻之为皮板。羔裘豹饰者,爱毛而不爱皮板。抑知无皮板则毛何所丽?印度为世界古国之一,科学哲理,卓越绝伦,弘大之佛教,诞生于是,几何之学,亦由印度传至希腊。医学至刳肠剔胃,行所无事,其文化可称极高,而无历史以记载,至今印人不能追念其前代政化。

  然则居今而言复兴文化,舍注意读史外,其道奚由?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青玉案·江南秋色垂垂暮

王国维 王国维〔近现代〕

江南秋色垂垂暮,算幽事,浑无数。日日沧浪亭畔路。西风林下,夕阳水际,独自寻诗去。
可怜愁与闲俱赴。待把尘劳截愁住。灯影幢幢天欲曙。闲中心事,忙中情味,并入西楼雨。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毛泽东〔近现代〕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