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青山下望黄将军墓道

吴绮 吴绮〔清代〕

霜花入江江树红,半江落日摇悲风。此时客向青山路,遥见松楸窜狐兔。

推篷指问黄头郎,云是将军神道处。将军束发事边疆,浴血榆关四十霜。

射雕并挽双飞鞬,回马常持半段枪。曾经搏战乌桓贼,手戮长鲸襄水赤。

上相频分卧内符,诸侯竞屈辕门膝。手缚渠魁未报恩,渔阳鼓入延秋门。

西京已下仙人泪,南国还招帝子魂。马渡琅琊从此化,将军定策同王谢。

岂知艳曲号《无愁》,亚子空呼李天下。天下龙髯痛未消,临春明月响琼箫。

中涓厮养横宫锦,丞相家儿插坐貂。就中更有陈留子,宫门夜半传黄纸。

尽逐元丰旧党人,半闲堂里烟尘起。传檄言诛刁与刘,武昌杨柳作边愁。

岩疆已付中行说,壮节空思祖豫州。将军义愤填怀抱,洗日虞渊何足道。

一朝失计在移军,清风小用临江啸。倚剑空持南壁天,北来烽火照甘泉。

横江零落千寻索,下殿仓皇七宝鞭。此时将军镇姑熟,宫中夜到驱黄犊。

紫髯怒吼阵云昏,《虞歌》夜泣蛾眉绿。平明战鼓动江鸦,裹创犹呼御赐騧。

鸣弦岂意来鹑尾,拔刃空闻叱虎牙。可怜魂染胭脂血,蒲首归来事难说。

几年墓木拱白杨,夜夜犹然叫鶗鴂。我闻此语心伤悲,为指江涘之高垒。

当年庙算列四镇,此地实为君封陲。痴儿不了公家事,模糊颠倒山河字。

骂贼不及雷海青,弄兵窃效田承嗣。将军抗表建牙旌,讨逆应先李茂贞。

一喝逆流万人死,摧枯拉朽无坚营。楼烦出射弓矢堕,锦裘绣帽如雷火。

紫电横飞灵宝刀,红冰腻结连环锁。至今白骨满苍山,折戟犹存战血斑。

竖子无成悲广武,词人多恨哭江南。吁嗟将军复何有,从来运数多阳九。

留守魂游宋氏河,监军泪滴唐家酒。吾徒意气岂能灰,当时所用违其才。

夕阳下山黄叶雨,江风飒飒魂归来。

吴绮

吴绮

吴绮(1619~1694) 清代词人。字园次,一字丰南,号绮园,又号听翁。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顺治十一年(1645)贡生、荐授弘文院中书舍人,升兵部主事、武选司员外郎。又任湖州知府,以多风力,尚风节,饶风雅,时人称之为"三风太守"。后失官,再未出仕。► 387篇诗文 ► 1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围炉夜话·自知之明不卑不亢

王永斌〔清代〕

  把自己太看高了,便不能长进;把自己太看低了,便不能振兴。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武夷山记

袁枚 袁枚〔清代〕

  凡人陆行则劳,水行则逸。然游山者,往往多陆而少水。惟武夷两山夹溪,一小舟横曳而上,溪河湍激,助作声响。客或坐或卧,或偃仰,惟意所适,而奇景尽获,洵游山者之最也。

  余宿武夷宫,下曼亭峰,登舟,语引路者曰:“此山有九曲名,倘过一曲,汝必告。”于是一曲而至玉女峰,三峰比肩,睾如也。二曲而至铁城障,长屏遮迣,翰音难登。三曲而至虹桥岩,穴中庋柱栱百千,横斜参差,不腐朽亦不倾落。四、五曲而至文公书院。六曲而至晒布崖,崖状斩绝,如用倚天剑截石为城,壁立戌削,势逸不可止。窃笑人逞势,天必夭阏之,惟山则纵其横行直刺,凌逼莽苍,而天不怒,何耶?七曲而至天游,山愈高,径愈仄,竹树愈密。一楼凭空起,众山在下,如张周官《王会图》,八荒蹲伏;又如禹铸九鼎,罔象、夔魈,轩豁呈形。是夕月大明,三更风起,万怪腾踔,如欲上楼。揭炼师能诗与谈,烛跋,旋即就眠。一夜魂营营然,犹与烟云往来。次早至小桃源、伏虎岩,是武夷之八曲也。闻九曲无甚奇胜,遂即自崖而返。

  嘻!余学古文者也,以文论山:武夷无直笔,故曲;无平笔,故峭;无复笔,故新;无散笔,故遒紧。不必引灵仙荒渺之事。为山称说,而即其超隽之概,自在两戒外别竖一帜。余自念老且衰,势不能他有所住,得到此山,请叹观止。而目论者犹道余康强,劝作崆峒、峨眉想。则不知王公贵人,不过累拳石,浚盈亩池,尚不得朝夕游玩;而余以一匹夫,发种种矣,游遍东南山川,尚何不足于怀哉?援笔记之,自幸其游,亦以自止其游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姑苏台记

宋荦 宋荦〔清代〕

  予再莅吴将四载,欲访姑苏如未果。丙子五月廿四日,雨后,自胥江泛舟出日晖桥,观农夫插莳,妇子满田塍,泥滓被体,桔槔与歌声相答,其劳苦殊甚。

  迤逦过横塘,群峰翠色欲滴。未至木渎二里许,由别港过两小桥,遂抵如下。山高尚不敌虎丘,望之又一荒阜耳。舍舟乘竹舆,缘山麓而东,稍见村落,竹树森蔚,稻畦相错如乡。山腰小赤壁,水石颇幽,仿佛虎丘剑池。夹道稚松丛棘,薝葡点缀其间如残雪,香气扑鼻。时正午,赤日炎歊,从者皆喘汗。予兴愈豪,褰衣贾勇如猿踏而上。陟其巅,黄沙平衍,南北十馀丈,阔数丈,相会即胥台故址也,颇讶不逮所闻。吾友汪钝翁《记》称:“方石中穿,传为吴王用以竿旌者”。又“矮松寿藤,类一二百年物”。今皆无有。独见震泽掀夭陷日,七十二峰出没于晴云皛淼中。环望穹窿、灵岩、尧峰诸山一一献奇于台之左右。而霸业销沉,美人黄土欲问夫差之遗迹,而山中无人能言之者,不禁三叹。

  从山北下,抵留云庵。庵小,有泉石,僧贫而无世法酌泉烹茗以进。山中方采杨梅,买得一筐,众皆饱啖,仍携其馀返舟中。时已薄暮,饭罢,乘风容与而归。

  待行者,幼子筠、孙韦金、外孙侯晸。六日前,子至方应该北上,不得与同游。赋诗纪事,怅然者久之。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