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引
曹植〔魏晋〕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殿之上陈列着醇厚的美酒,亲密的友人陪伴着我一同游赏。
内厨早已备好丰盛的宴席,精心烹制的牛羊肉鲜香可口。
秦风古筝弹奏出激昂慷慨的旋律,齐地琴瑟流淌着柔和婉转的曲调。
还有阳阿之地的绝妙舞蹈,京洛城中的经典乐曲,一一呈现眼前。
饮酒三巡,众人解开衣襟,自在享用桌上佳肴。
主人与宾客相互行礼问候,彼此献上真挚美好的祝愿。
要谨记旧日结交的挚友不可忘怀,做事有始无终、前后不一,本就不符合道义准则。
那些品行高尚的君子,躬身谦逊,又有什么过多的欲求呢?
白日里疾风阵阵吹过,太阳渐渐向西沉落,时光悄
赏析
这是一首风格鲜明的游宴题材诗作,其独特之处在于借歌舞酒宴间“乐极生悲”的情感转折,深刻映照出建安时期独有的社会心态。人生苦短的怅惘与建功立业的壮志相互交织,共同构成诗歌的核心主旨,也鲜明体现了那个时代“雅好慷慨”的文学风貌。
诗歌的谋篇布局颇具巧思,尽显匠心。开篇以细腻笔触铺陈美酒佳肴、轻歌曼舞与主客宴饮相酬的盛景,营造出热烈欢愉的氛围。待笔墨尽兴之后,诗风陡然一转,既抒发了愿与亲友患难与共、共图大业的心愿,又顺势转入对人生短促的深沉喟叹,清醒点出“盛时不再来”的人生真相。至此,酒宴的欢乐气息已消散殆尽,完整呈现出“乐极而悲”的心理变迁。此时再回望开篇描绘的富贵景象与
创作背景
此诗是曹植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建安十六年(211)到二十一年(216)间,其时作者被封为平原侯或临淄侯,生活处境正在得意自适之中。当时曹操的嗣位未定,曹植颇有被立为世子的指望,故多招引宾客,意气正盛。在一次遨游宴饮中,作者写下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蔡景仙·汉魏诗词鉴赏·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2、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简析
《箜篌引》是一首描写游宴的五言诗。此诗通过歌舞酒宴上乐极悲来的感情变化,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展示出建安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表达了人生短促的苦闷和建立不朽功业的渴求的主题,表现出“雅好慷慨”的时代风格。全诗章法巧妙,独具匠心,将诗人的人生思考、乐观精神、坦荡襟怀和谐、统一地呈现出来。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179篇诗文 ► 712条名句
杂诗七首·其三
曹植〔魏晋〕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
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
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
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
飞鸟绕树翔,噭噭鸣索羣。
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祀故太尉桥玄文
曹操〔魏晋〕
故太尉桥公,诞敷明德,泛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灵幽体翳,邈哉晞矣!
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鄙之姿,为大君子所纳。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之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
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匪谓灵忿,能诒己疾,旧怀惟顾,念之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尚飨。
咏怀·其七十一
阮籍〔魏晋〕
木槿荣丘墓,煌煌有光色。
白日颓林中,翩翩零路侧。
蟋蟀吟户牖,蟪蛄鸣荆棘。
蜉蝣玩三朝,采采修羽翼。
衣裳为谁施?俛仰自收拭。
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