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心三首·我所思兮在何所
龚自珍〔清代〕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所思念之地在何方?胸中滋生的灵气,仿佛能凝聚成云。
可渡碧天银河的木槎,终究无路可寻,世间人才,却如寒风中凋零的花,委顿于泥土。
只得在某片山水中隐姓埋名,至于簪钗佩玉等生平琐事,不必让人知晓。
起身眺望楼台外清晰分明的景致,那秋空里美好幽深的明星,或许便是你存世的英灵。
注释
灵气:指不平凡的抱负。
槎通碧汉无多路:用晋张华《博物志》载海边居民摇船误入天河事。
一钗一佩:一男一女,指生平琐事。
历历:清楚明白,分明可数。
创作背景
《秋心三首·我所思兮在何所》作于清宣宗道光六年(1826),他第五次参加会试失败,而好友谢阶树、陈沆、程同文等相继谢世,心绪之恶,尤胜于三年之前写《夜坐》时。此诗即在异样的凄凉落寞中写就,为自悼身世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汤克勤·龚自珍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9
简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才志难伸、遭逢埋没的愤懑,也暗含与其如此,不如坚守节操、寄情山水的心境。诗的首联以一个 “思” 字总领全篇,将诗人内心郁结不畅、思绪纷乱无措的状态清晰道出。颔联诉说着诗人欲践行理想却前路阻断的困局,点出人才往往难以获得重用的现实。颈联更清晰地透出诗人对自身苦闷与彷徨的深层抒发。尾联里的 “窈窕秋星”可看作诗人心中追寻的理想象征;而一个 “或” 字,却又将他此刻满心的怅惘之情悄然流露。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655篇诗文 ► 185条名句
摸鱼子·梅州送春时得辇下故人三月几望书
朱祖谋〔清代〕
近黄昏、悄无风雨,蛮春安稳归了。悤悤染柳熏桃过,赢得锦笺悽调。休重恼。问百五韶光,酝造愁多少。新颦旧笑。有拆绣池台,迷林莺燕,装缀半残稿。
流波语,飘送红英最好。西园沈恨先扫。天涯别有凭阑意,除是杜鹃能道归太早。何不待倚帘,人共东风老。消凝满抱。恁秉烛呼尊,绿成阴矣,谁与玉山倒。
偶书
高鼎〔清代〕
高楼人去碧天长,点点帆迎落日黄。
敢冀舟中逢谢尚,漫劳市上识韩康。
丧家毕竟非秦赘,悯世何曾是楚狂。
二十年来尤守拙,白云沧海总茫茫。
永遇乐·舟中感旧
徐灿〔清代〕
无恙桃花,依然燕子,春景多别。前度刘郎,重来江令,往事何堪说。逝水残阳,龙归剑杳,多少英雄泪血。千古恨、河山如许,豪华一瞬抛撇。
白玉楼前,黄金台畔,夜夜只留明月。休笑垂杨,而今金尽,秾李还消歇。世事流云,人生飞絮,都付断猿悲咽。西山在、愁容惨黛,如共人凄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