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其二

黄庭坚 黄庭坚〔宋代〕

青松出涧壑,十里闻风声。
上有百尺丝,下有千岁苓。
自性得久要,为人制颓龄。
小草有远志,相依在平生。
医和不并世,深根且固蒂。
人言可医国,何用太早计。
小大材则殊,气味固相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青松挺立于山谷溪涧之间,但十里外都能听到风吹动它的声音。
它的枝干上面缠绕着百尺长的菟丝,树根下则匍匐着千年的老茯苓。
青松凭借其坚韧不拔的本性,长久以来成为助人延年益寿的宝贵之物。
菟丝虽是小草,也有远大的志向,它们与青松相依相伴,共度岁月。
古时的名医医和已不在世上,但青松深扎根基,稳固生长,其精神与医和的医术一样深邃且持久!
人们常说,有如青松般坚韧不拔的人能够治理国家,又何必打算太早,要求过急呢。
无论是小草还是青松,它们材能是虽有不同,但它们的品格和情调却很相似。

注释
百尺丝,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首诗以青松为喻,赞颂其坚韧与长寿,上攀藤蔓,下育灵芝,象征其生命力与影响力。小草虽微,却怀远志,与青松相伴,体现坚韧精神之传承。医和虽不并世,但青松深根固蒂,如医者治世,不必急于一时。最后点出,大小之材虽异,其内在精神与生命力却相似。此诗以涧松喻苏轼,谓其虽大才而不得其用,却声名远播。又以菟丝自喻,希望自己能与青松长久相依。在这里表明了黄庭坚虽为“小草”,却有远大的志向,与苏轼一样都具有“医国”的远大抱负。

创作背景

  苏轼早年政治上偏于保守,因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屡遭贬斥,历任杭州、密州、徐州等处的地方官,较关心人民的疾苦,做官时也做了一些好事。苏轼是宋诗革新的主将,他的诗内容比较充实,想象力丰富,豪放自然,艺术形式变化多端,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后人比之为宋代的李白。元丰元年(1078),黄庭坚任北京国子监教授时,写了一封信给正在徐州的苏轼,并附上古诗二首,表示自已的倾慕之情,苏轼也和了诗,两位诗人从此相交,终生不渝。本首诗即组诗中的第二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东篱子解译.黄庭坚集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3-6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2549篇诗文 ► 558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小孤山大孤山

陆游 陆游〔宋代〕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送述古

苏轼 苏轼〔宋代〕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