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归

杜甫 杜甫〔唐代〕

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
别来频甲子,倏忽又春华。
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
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
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满青苔的小路边,仍旧是修竹临江,茅檐下的花木,依然是浓荫覆地。
离开草堂已经三年了,归来时正是春花正茂的时候。
谢安常倚杖与孤石相望,我却在浣花溪浅沙地上倾壶独酌。
欣赏那远处闲静浮于水面上的水鸥,观看那在微风中斜飞的燕子。
我今日虽回到了这地方,但不知以后又怎么样,现在蜀中多乱,世路梗阻,年纪这么大了,一个人的一生,也终会有尽头之日呀。
来日既有限,所以不同不于愁中取乐,醒后有酒又饮个醉,兴之所至便是家了,得快乐时且快乐,何必计较能在这里住上多久呀。

注释
苔径:长满青苔的小路。 临:挨近,靠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二月,严武再为成都尹蒹剑南节度使。三月杜甫由阆州复至成都草堂,便写了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刘文蔚.唐诗合选: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486-488

赏析

  此诗首二句是写在草堂周围漫步,此举是动;而江边之竹、檐前之花,清幽明丽,此景是静。人动而景静,正是内心之静通过漫步静景中而展现。在此基础上,“别来频甲子,倏忽又春华”二句又见赏春之心萌动。而在此萌动之中,又有时光无常之感。中间四句是赏春具体行为。“看”“就”是人的行为,“浮”’则是鸥、燕的动作,这些行为动作很有宁静之致,主要在于这一切都是随兴而至,无所造作所致。其中,“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二句以“静”字、“斜”字传出鸥燕性情形态,上句用字较浑厚而“静”字较工,且以“远”字总括,以轻”字助发,下句因“受”字之工而饱受宋人称赞,以燕子的“受风”喻自己的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后四句写对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春归》是一首五言排律。此诗先写诗人归来时草堂的情景,再写诗人赏春的行为,最后写他对生命有涯的解脱之道的理解。全诗情景交融,在写景上远近结合,用典极难品味,反映出诗人饱经忧患,备尝困顿之后,因往来不定之苦而产生的自伤自解、随遇而安的思想。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38篇诗文 ► 2728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陌上赠美人

李白 李白〔唐代〕

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
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画堂晨起

李白(一说袁绹)〔唐代〕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泉煎茶有怀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